close

這篇文章的核心價值在於強調哲學教學中的理解層次差異和教學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作者指出,在進行哲學教學時,教師與專家對某些問題的理解與學生的理解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距,特別是對於一些哲學的根本問題,如物質與精神、思維與存在等,這些對專家或教師而言可能已經不言自明,但對於學生來說卻需要更加深入、反覆的講解。這樣的差異反映了不同人群對哲學基本問題的理解需求不同,教師應認真對待並加以針對性地闡述。

文章的結論是:在進行哲學教學時,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並根據這些需求選擇需要重點講解的問題,以避免平均用力,使教學能更好地契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理解能力。

要實踐這一核心價值和結論,教師可以採取以下幾點具體措施:

了解學生的基礎與需求:在教學前,教師應進行調查或觀察,了解學生對哲學知識的背景和理解程度。可以通過測試、問卷或課堂提問來了解學生的認知情況。

突出重點問題的深入講解:對於物質與精神、思維與存在等哲學中的根本問題,教師應特別強調,並從不同角度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解釋,幫助學生建立起扎實的基礎。

靈活安排教學時間:根據學生的理解情況,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對於需要重點理解的概念應多花時間,而對於簡單易懂的內容可以簡短講解,從而保證教學資源的高效利用。

學生反饋與調整教學:教學過程中要隨時收集學生的反饋,通過討論、提問等方式了解學生是否真正理解所學內容,並根據反饋來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以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

通過這些措施,教師可以更有效地滿足學生對哲學的學習需求,使學生能夠在理解根本問題的基礎上,逐步深入探索其他哲學問題,從而實現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於哲學教科書的一些問題

一、教科書的編寫原則

編寫哲學教科書的原則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我們的目的是為學習哲學的同志講解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的基本知識,而不是撰寫一部學術討論的著作。我們力求內容具有相當的穩定性,希望在較長時間內不需要做根本性的修改。在解釋哲學原理和原則時,著重系統說明經典著作中已有定論的內容,或在理論界經過討論大體取得一致意見的問題,儘量避免將學術界仍有爭論或尚未結束爭論的問題寫入教科書中。例如,對於生產力發展的動力是內部還是外部,以及生產力內部是否有發展動力等問題,我們就沒有寫入。又如關於思維與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問題,儘管在某些方面已有結論,但爭論尚未結束,我們也沒有將其寫入教科書。

在聯繫實際問題時許多經驗已經過總結,我們都予以聯繫。但對於許多具體的、正在試驗的措施,我們避免論述,因為其本身是否成熟還沒有最終結論。前幾年我們喜歡將一些眼前正在試驗的措施寫進教科書,過半年或一年就要做很大的修改,這樣無法保證教科書的穩定性。這次我們沒有這樣做。討論學術問題的著作,作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寫,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聯繫什麼問題也比較隨意;但教科書不能這樣做。

第二,力求比較準確、簡練地闡明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的一般原理,

第三,教科書應該適應其對象。我們考慮到,教科書既要適應教師的需要,也要適應學生的需要,要根據教師和學生的需要來寫。這本書主要是供一般高等學校文科學生使用的哲學教科書。教學時數有限,教科書的篇幅不能太大,哲學的基本原理又必須講得全面些,因此內容的闡述應力求簡明扼要;聯繫實際時儘量避免使用過多、繁雜的例子,只要能說明問題就可以了。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保證教科書的篇幅適當,使學生有可能學完;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教師在講授時有發揮的餘地,使學生有獨立思考的空間。由於原理和原則講得比較扼要,因此一部分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有困難是難免的,這些困難可以由教師來幫助解決。書中聯繫實際的例子不多,教師在講授時可以補充一些。書中沒有舉目前正在試驗的事情作例子,教師講課時如果認為適當也可以舉。教師可以斟酌情況,把問題講得具體一些,解釋原理時可以更詳細一些,引用的例子可以更多一些。

第四,貫徹學術上百家爭鳴的原則。為什麼教科書儘量避免直接涉及理論界有爭論的問題,或爭論尚未結束的問題?這並不是說我們反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提出這些問題並討論。相反,我們這樣做正是為了便於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地提出和討論這些問題。教科書裡不寫學術界爭論中的問題,對這些問題不作論斷,是為了不讓教師和學生有先入之見,敢於在課堂上自由討論,保持活躍的學術氛圍。有的同志說,教科書裡對學術界爭論的問題不作論斷是個缺點。我們是有意識地這樣做的,讓教師來啟發同學的思想,活躍學術空氣,根據課堂情況和學術界的情況,適當引導學生提出一些討論中的問題,研究學術界爭論的問題。

教科書儘量避免涉及爭論的問題,並不是絕對不涉及這些問題。有些地方,有些問題也不能不涉及,否則書就無法寫下去。如緒論中的哲學史部分,談到老子哲學的問題,關於老子哲學的性質,正是目前學術界爭論的問題。由於老子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這個問題必須談,否則中國哲學史就無法寫下去。我們談了這個問題,並表達了我們自己的意見。又如對部分質變如何理解的問題,上海和北京有不同的意見。生產力究竟是三要素還是兩要素,蘇聯有不同的意見,他們的哲學教科書和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提法就不同,各寫各的;對這個問題,中國也有不同的意見。這一類問題,雖然理論界的討論還沒有結論,我們仍然寫了。要寫就要有論斷。我們下論斷時是採用編寫組大多數同志認為妥當的意見。如關於老子哲學性質的問題,大多數同志認為是唯心主義的,我們在教科書裡就把它說成是唯心主義的,同時在附注上指出,這個問題還有反對意見。這樣可以使教師和學生的思想不受限制。教師可以不同意教科書的意見,可以提出他的根據和理由,說老子是唯物主義的。學生也可以不同意老師的意見。還在爭論的學術問題,不能寫出最後的意見限制大家的思想。也有些問題,我們寫了自己的意見,但沒有加附注,因為覺得沒有必要。我想聲明一句,只要不是在經典著作中可以找到根據的定論,不論在教科書裡有沒有附注,都可以有不同的意見,都可以討論。在經典著作中已有定論的問題,我們不贊成有反對意見。當然,如果有人不同意經典著作中的定論,要提出討論,也不能完全禁止。因為馬克思列寧主義是不怕有人提出反對意見的。有反對的意見,經過反復討論,會進一步證明它的正確性,也才能使人更深刻地瞭解它的正確性。

二、怎樣使用哲學教科書

首先,這本書是供一般文科同學使用的,哲學專業使用時可能覺得內容少一些,理工農醫科專業使用時可能覺得多一些。現在還沒有寫出一本篇幅較大的、供哲學專業用的教材,因此哲學專業也有採用這本教科書的,在使用時就需要教師依據情況補充一些內容。理工農醫科專業使用這本書時,又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挑選和輔導,有些內容可以少講一點,如緒論哲學史部分,可以適當省略。這樣,在使用教科書時,就要求教師發揮自己的創造性,適應不同的物件,更好地發揮教科書的作用。

其次,在教授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時,要努力做到掌握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聯繫實際有各種方法,但其總原則是要用理論原則作為方法指導,來解決一定的實際問題。有一種方法叫原理加例子的方法,即在講述某一理論原理時,挑選一些自然界或社會的現象作為證明。為了通俗地說明問題,可以採用這種方法。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部分地曾用過這種方法,但僅僅採用這種方法是不夠的。嚴格來說,這種方法還不能算是真正把理論和實際聯繫起來。真正要做到理論聯繫實際,需要採用更高的方法。最高的方法是運用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對革命工作和科學研究中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作出結論,提出指導工作和鬥爭的方針、計畫、方法,以此來推動工作和鬥爭取得勝利。這個最高的方法,我們一般哲學教師不可能馬上做到,但應該把這作為長期努力的方向。還有一種方法是根據辯證唯物主義原理來批評某種錯誤思想,這比原理加例子高一些的方法,其所以高一些,是因為在批評一種錯誤思想時,就樹立起了思想的對立面,並通過批評鬥爭來解決一個矛盾。而解決矛盾,就是解決問題,在研究理論時解決了一定的問題,就算是達到了聯繫實際的目的。

採用這種方法來講課,就需要教師們自己善於找到某種違背理論原理的錯誤思想作為批判的物件,這種物件可以在學校範圍內的活的思想中找到。聯繫活的思想來學習理論,可以收到很大效果。但採用這種方法時要十分謹慎,要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如果不採取謹慎態度,把人們所說的話不加分析地隨便戴上錯誤思想的帽子,就不僅得不到好的教學效果,而且會適得其反。

挑選思想批判的物件,不能只限於學校範圍,國際上的帝國主義思想和修正主義思想,國內革命歷史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發現的各種錯誤思想,都可以聯繫到哲學上來加以解決。自然科學的某些錯誤理論觀點,也可以作為批判物件。教科書本身也批判了一些這類的錯誤思想,教師們不妨就這些加以適當的引申,也可以自己獨立地另外找一些批判材料。

還有一種更高一些的方法,就是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對我們周圍的許多工作和鬥爭的經驗加以概括和說明。從事哲學教學的人應該努力學會運用這種方法,前一種方法,也只有在這種方法運用得好的時候才能做得好。這個方法要運用得好是不容易的,但努力去做是可以逐步學會的。

講授辯證唯物主義時應努力聯繫實際,要避免過多地糾纏在純粹概念和原理的爭論上。有許多人喜歡討論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之間是否對立統一關係這類問題。這些問題談來談去,最後就陷於純粹是概念上的糾纏,很難從這樣的討論中說明和解決什麼實際問題。所以這類問題雖然在學生提出時可以適當談一談,但絕不要扯得過多。總之,搞哲學的同志要多注意聯繫實際問題,要對實際問題提出自己哲學上的說明和看法。如果長期不敢這樣做,我們的哲學工作就會停滯不前。

在聯繫實際時,我們的教師同志可以比教科書中聯繫的問題更具體些,可以對當前國際、國內的一些實際問題作出哲學上的說明。例如,今年召開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上有一個公報,提出並說明了許多國際國內的重大問題,這些問題教科書中沒有聯繫到,因為教科書是去年寫的。但教師們在教學時不僅可以,而且應該聯繫當前國際國內的重大問題,不僅可以,而且應該對這些問題作出哲學上的說明。公報中講到幾年來有很大的成績,但也有很多困難,而成績是主要的。這些問題在講辯證法時就可以作哲學上的說明:事物都有正反兩面,人的認識卻難免有片面性,只看到問題的一方面,而不注意相反的方面。如果對國內問題只看到缺點的一面,就不能理解成績為什麼是主要的這一點。在這樣一個全國性的人民代表大會上,既然根據大量事實、充分理由,得出了一致同意的成績是主要的這個結論,我們在講辯證法時就有責任給予哲學上的論證和說明,只有這樣,才能使同學們認識更深刻,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更有信心,從世界觀上打好認識的基礎。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就需要我們哲學教師們做一些創造性的研究工作。

理工農醫科專業的哲學教師還可以就自然科學的問題作些解釋。我們的哲學教科書中也談了一些自然科學的問題,但我們編寫這本書的同志都不是專門搞自然科學的,因此舉的那些例子都很簡單。理工農醫科專業的哲學教師同志們就可以更多地對自然科學上的理論問題作哲學上的說明。如在生物學領域中,米丘林派和摩爾根派的爭論,有一個時期米丘林派曾把自己說成是唯一的唯物主義的生物學派,而摩爾根派則是唯心主義的。這樣的說法如何不對?我們要從哲學上來加以論證,在理工農醫科專業從事哲學教學的同志,應該努力來解決這類的問題。總之,聯繫實際可以聯繫社會政治問題,也可以聯繫自然科學問題。

聯繫實際要注意避免對具體問題不加分析,任意抓住一點,貼上標籤。有些哲學工作者曾經有過這種缺點,如對實際問題不是經過實事求是的調查研究,然後作出結論,而是隨便貼上一個標籤,戴上各種各樣的帽子。這是簡單化、庸俗化的做法,完全與聯繫實際的正確方法背道而馳。辯證唯物主義是研究問題的指南針,而不是標籤。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首先要求實事求是、調查研究,要求用辯證法對事物的正面、反面作周密的分析研究,然後才作結論。攻其一點,儘量誇大,不計其餘,根本不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

聯繫思想是聯繫實際不可少的一個方面。這在上面已提到一下,現在再說一說。初學哲學的人一定要聯繫自己的思想,學習才能深入。如我們講什麼是唯物主義以及唯物主義的特點時,就可以聯繫到在自然科學研究中我們曾經有過的一種思想,這就是把摩爾根學派的研究成果,不分青紅皂白,當作唯心主義來看待。這樣的思想就值得在學習唯物主義的時候重新認真地來檢查一下,只有在這樣的具體問題上聯繫自己的思想,把正確的觀點加以肯定,錯誤的觀點加以修正,才能幫助我們對於什麼是唯物主義的問題獲得深刻理解。聯繫思想和聯繫周圍實際是分不開的,要對周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然後才能肯定我們的哪些思想認識是正確的,哪些思想是錯誤的。這樣才能達到聯繫周圍實際、聯繫思想、解決問題、加深認識的目的。

講授辯證唯物主義一定要批判對立面,要和唯心主義、主觀主義作鬥爭。批判主觀主義並不是隨便亂貼標籤、亂戴帽子,而是進行認真分析,認清了確有主觀主義,然後再加以批判。在這裡還要區別個別問題認識上一時的主觀性、片面性,和堅持主觀片面認識一直發展到系統程度的主觀主義,兩者是不同的。個別問題認識上一時的主觀性、片面性是任何人在認識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情形,只要能夠在認識過程中比較及時地克服,就不是主觀主義。如果把這也當作主觀主義來進行批判,那是不對的。唯心主義和主觀主義的批判物件,可以在我們現有的活的思想中找到,也可以在資產階級、修正主義的理論中找到,也可以在過去歷史中找到。聯繫實際主要是聯繫現狀,但聯繫歷史也是一種聯繫的方法。不管是聯繫現狀還是聯繫歷史,都要作詳細的調查研究,然後實事求是地作出結論。總之,學習哲學要在批判錯誤的鬥爭中學,因為真理總是在和錯誤相比、相鬥爭中發展的,講真理也只有在和錯誤鬥爭的對比中才能講得深入。講辯證唯物主義應該樹立對立面——唯心主義、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等。

主觀主義有兩種: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有的同志提出這樣的問題:大學生中可能沒有經驗主義,教科書中把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並列,不一定恰當,經驗主義可以不強調。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學生中是否有經驗主義當然可以研究,但是我們的哲學教科書講原理要全面,主觀主義既然有兩種,就需要全面講到。並且,認為大學生中只有教條主義沒有經驗主義也不見得對,學生很可能沒有系統的經驗主義,但經驗主義性質的思想是否就完全沒有呢?他們如果不自覺地掌握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那麼會不會產生教條主義或經驗主義的錯誤呢?肯定說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就拿大學生下鄉勞動來說,有的人得到一點勞動經驗、局部地區的經驗,就自以為有普遍意義,這是一種情況。另一種情況是在實驗室中做實驗,有了一點經驗,而看不到這點經驗的局限性。這都是經驗主義性質的東西。並且,中國的知識份子中實用主義的壞影響還沒有完全肅清,實用主義就是一種經驗主義,因此不能說在學生中批判經驗主義沒有現實意義。

我們講經驗主義常常是指工作中的經驗主義,這種經驗主義和實用主義有所不同,但就其實質來說,工作中的經驗主義和實用主義、馬赫主義也有某些基本的共同點。因此,我們在教科書中和在大學中批判經驗主義決不是完全無的放矢的。還有一個問題,教科書中論到主觀主義時,不是把修正主義和教條主義並列而把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並列,這是不是不強調反修正主義呢?當然不是,我們的教科書是把反對修正主義思想作為一個主要的批判方面的。但修正主義不只是思想方法的問題,而且是和馬克思主義敵對的政治立場、政治觀點體系,而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則是思想方法問題。第一章緒論中第四節談到經驗主義、教條主義時就是從方法論上講的,所以,在這裡只把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並列,並不等於不強調反修正主義。修正主義在思想方法上可以是經驗主義的,也可以是教條主義的。但就主要的情形來說,修正主義的思想方法基礎是主觀唯心主義和經驗主義。我們有時也把教條主義和修正主義並列,這裡的教條主義就不單純是思想方法的問題了。修正主義是根本背叛馬克思主義,教條主義是不懂得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應該和具體實際情況相結合。教條主義也脫離了馬克思主義,我們也是要反對的。我們在第一章緒論中講的是思想方法問題,所以沒有把教條主義和修正主義並列。在教科書中我們是把反對帝國主義和修正主義作為政治上主要的反對方向的。修正主義的方法不僅包含經驗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而且也包含詭辯論,詭辯就是主觀隨意地歪曲應用辯證法的對立面相互轉化原理,如說資本主義社會可以不經過革命轉化為社會主義社會,就是一例。辯證法談轉化,總是有條件的,因此辯證法認為,資本主義一定要經過革命才能轉化為社會主義。而詭辯論在說對立面的互相轉化時取消了不可少的一個客觀條件,由此做出荒謬的結論,說現代資本主義可以直接轉化為社會主義,資產階級的議會可以變成為勞動人民服務的機關,而把馬克思主義講的要粉碎舊的國家機器這一條件抹煞了。

上面談的是如何利用這本教科書的主要問題。下面再談一點零碎問題。

講授哲學史是否需要劃三個時期?有兩種意見:一種是按恩格斯的說法劃分三個時期,另一種意見是不劃分三個時期。我們在教科書中沒有明確劃分三個時期,原因是中國哲學史中第二個時期,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時期很短,只有一二十年,而古代唯物主義時期很長,有幾千年時間,內容豐富,這和西方哲學史不同。因此劃分三個時期和西方哲學史並列起來寫有點不方便。但恩格斯說的三個時期是應該肯定的,哲學的發展和科學的發展、階級鬥爭的發展是分不開的。中國哲學史實際上也是三個時期,只是第二個時期從康有為、梁啟超時起才有點萌芽,到孫中山、五四運動時止,只有一二十年,時間很短,而且沒有出現完整的體系。我想教師同志們在講授時可以肯定恩格斯的三個時期這一規律。當然規律的表現可以是各種各樣的,中國的表現就有它的特殊性。

關於這本書裡講到一些自然科學的問題,文科同學說看不懂,有的教師也說不懂,怎麼辦?我看暫時不完全懂得,也不要緊。如關於相對論的問題,文科哲學教師很可能不懂,就是理工農醫科的哲學教師如果未鑽研過相對論也不一定懂,我們教師同志們可以告訴同學,我們談這些問題,只是要用現代自然科學的結論來證明辯證唯物主義的正確性。至於為什麼得出這些結論,不搞這項科學專業的人是不可能完全懂的。因此我們也不必勉強去求完全弄懂,只要這些結論在科學理論上已有了定論,在實踐上已經得到了證明,我們應當相信這一結論,我們的任務是只要瞭解這些結論的內容,並且弄清楚它在哲學上的意義就夠了。

最後,在使用教科書的時候,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水準出發來進行講解,學生所需要解釋的問題,和教師、專家所需要解釋的問題不一定相同。有些問題,對於教師來說似乎已經明白,不用多解釋的,對學生卻需要充分解釋,例如物質和精神、思維和存在的問題為什麼是哲學上的最根本問題,這個原理在教師和對哲學有專門研究的人是已經清楚了的,但對學生卻需要從各方面反復闡明才能理解。同時,不充分瞭解這樣的根本問題,其他哲學問題也就不可能進一步深入理解,因此,教師同志切不要以為自己瞭解了的問題,在同學中也不會成問題,而不作詳細的闡明。教師們在進行教學時,應該首先研究同學的要求,根據他們的要求挑選某些問題重點地詳細講解,而不要對一切問題都平均地使用力量,只有這樣,才能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CHUNGW 的頭像
    HCHUNGW

    HCHUNGW的部落格

    HCHUNG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