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的核心價值在於對於客觀主義的批判與反思,並對真正的新唯物論進行了闡釋。文章的核心在於指出唯物論不等同於客觀主義,反而需要克服客觀主義的消極態度,強調主觀的實踐活動在改變社會中的重要性。
結論可以概括為:真正的新唯物論強調主觀實踐的積極作用,既承認客觀世界的影響力,也強調個體通過實踐來改變現實,從而避免陷入單純消極順應環境的客觀主義陷阱。
實踐方面,文章呼籲讀者不要僅僅屈服於現實,認為環境不可改變,而是應該通過主觀的實踐行動來積極地影響和改造社會。要通過實踐去了解世界,並在日常生活中以積極態度面對困難,勇於改變不合理的現實,避免消極的命運論和對現狀的盲從。
客觀主義的真相——答顧惠民君
來信:
我讀了《時事類編》三卷三期中永田廣志所寫的《歷史上主觀條件之意義》一文,認為客觀主義是不可取的。他認為,不能正確評價生產關係對於生產力、上層建築對於基礎的積極反作用的人,自然成為不理解社會過程中主體要因積極性的客觀主義者。此外,他還提到,必須用新方法論來克服客觀主義。
另外,我再讀《讀書生活》一卷六期中的名詞解釋部分,其中提到:“客觀主義是抬高了客觀價值,將主觀看作次要的東西。” 哲學上的客觀主義主張人類能夠知曉客觀真理,並且人類的知識與客觀世界的真相是一致的。如果真是如此,似乎與唯物論的觀點是一致的。新唯物論不也是主張“主觀是次要的”,並且“人類能夠知曉客觀真理”嗎?然而永田廣志的看法顯然與此完全不同。
究竟什麼是客觀主義的正確理解呢?如果新唯物論和客觀主義一致,那麼是否永田廣志說錯了?
答復:
顧君提到的這個問題非常重要。乍看之下,客觀主義和主觀主義似乎只是哲學範疇的問題,顧君的疑問也似乎僅限於書本。然而,這個問題其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我們主張讀書不能脫離生活實踐,如果一個問題重要,那它不應該只在書本中重要,也應在生活中具備重要性。那麼,客觀主義是否僅是書本中的問題呢?在現今社會環境惡劣的情形下,客觀主義普遍存在於許多人身上。我們經常會思考:面對困難的現實,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態度?是努力奮鬥,還是隨波逐流,苟且偷生?當我們放棄抵抗,認為環境太強大而自己無能為力,這正是將環境(客觀)看得過於重要,將自身的力量(主觀)看得無足輕重。
這正是客觀主義的危險之處,它使我們失去抵抗精神,消極順從現實。而這種消極態度對於處於半殖民地地位的被壓迫者尤其危險。例如李權時博士為了迎合日本的經濟條件,提出親日論調,正是一種典型的客觀主義者的表現,這種態度甚至會為他人辯護不齒的行為。
許多人將唯物論誤解為客觀主義,認為唯物論主張“存在決定意識”,強調客觀世界的重要性。然而,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理解。唯物論承認客觀世界是基礎,但真正的新唯物論並非舊唯物論那樣的機械主義,它更強調主觀的實踐活動。新的唯物論強調,在實踐活動中,主觀的行為可以積極地反作用於客觀世界,進而改變現實。因此,唯物論既不否認客觀世界的基礎性,也不忽視主觀實踐的能動性。
在哲學上的客觀與主觀問題主要屬於認識論範疇。唯物論認為思想是客觀世界的反映,但這種反映並非被動的,必須通過實踐活動來實現。主觀實踐能夠影響並改變客觀現實,使我們獲得新的認識。因此,在唯物論中,客觀和主觀是同樣重要的,兩者缺一不可。
在歷史和社會理論上,唯物論的觀點也類似。社會存在決定人的意識,但人的意識也能對社會發生積極的反作用。客觀主義者過於強調“存在決定意識”,忽略了主觀對改變客觀現實的作用。這樣的態度導致了消極的命運論,否認人類努力的價值。而新唯物論則強調,雖然客觀決定主觀,但主觀能夠積極反作用於客觀,兩者應該被綜合運用。
因此,新唯物論既不是單純的客觀主義,也不是單純的主觀主義,而是一種綜合的理論,它強調主觀與客觀在實踐中的相互作用。我們應該警惕那些表面上標榜新唯物論,實際上灌輸客觀主義的虛偽理論,避免被其所迷惑。
總結:
唯物論並不是單純的客觀主義,也不是主觀主義,而是一種強調主觀實踐與客觀條件相結合的綜合理論。真正的新唯物論重視主觀對客觀的改造作用,主張在實踐中認識世界並改變世界。我們必須克服消極的客觀主義態度,以積極的實踐行動來面對和改變現實,這是克服困難、實現進步的關鍵。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