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的核心價值觀在於辯證唯物論中的“有限和無限”的對立統一,強調如何在社會建設和實際工作中有效運用辯證法。作者指出,宇宙無限但具體事物是有限的,人類的力量和成就是無限的,但在某些特定的時間和條件下仍然是有限的。因此,實現目標的關鍵是認識到無限和有限之間的辯證關係,並在實際行動中科學地管理和運用有限的資源與力量,以達到最大的成果。
結論:
必須深信人民力量的無窮無盡性,但同時也應了解其在具體情境中的有限性,並以科學的方法去規劃任務。
在戰略上藐視一切困難,保持沖天幹勁,但在具體戰術上應實事求是,根據客觀現實合理組織和使用資源。
反對片面地只強調無限或者有限,必須以辯證法的全面觀點指導生產和社會主義建設工作,才能實現多快好省的目標。
如何實踐:
科學評估任務和指標:在生產和建設中,合理設定符合現實可能性的目標,既要保持信心,又要避免過高的期望導致無謂的浪費。
精打細算,合理使用資源:在工作中注意精打細算,合理分配勞動力和資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從而使有限的力量發揮出最大的潛力。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哲學工作者應該深入實踐,理解和應用辯證唯物論的方法,協助基層幹部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將理論應用於具體工作中。
透過深刻理解“有限和無限”的辯證法,並在實際工作中有效地應用,我們可以更好地實現社會主義建設目標,推動社會進步和人民福祉。
有限與無限的辯證法
宇宙是無限的,但宇宙中的每一件事物卻是有限的。這個無限的宇宙由無數個有限的事物組成,這些有限與無限的關係形成了一種辯證法上的對立統一,是辯證法的一個普遍規律。
人類對自然的認識和征服是無限的。從古時人們夢想中的月宮旅行,如今已經接近成為現實,行星際飛行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從最早的石器,到發現火,再到後來的鐵器、蒸汽機、電動機,再到現今的人造衛星與行星,我們走過了漫長的歷史路程。雖然人類在認識和征服自然方面的成就是有限的,但這些有限的成就累積起來,就顯示出未來無限的可能性。
我們常說,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然而,這種無窮無盡的力量也與有限性密不可分。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和條件下,人民的力量總有其極限。例如,一個人走路的速度有限,使用舊式工具的農民也無法種植大量的農地。組織起來後的力量雖然大於單打獨鬥,但在一定技術條件下,依然有其最高限度。
因此,我們需要既相信人民力量的無限性,也要認識到它的有限性。這種辯證的理解可以幫助我們正確地運用人民的力量,科學地制定工作方法和鬥爭策略,以獲得更好的成果。比如在戰略上,我們要相信敵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人民的力量是無限的;但在具體行動中,應該善於利用有限的力量來發揮出最大作用,一步一步地戰勝敵人。
對自然界的挑戰也是如此。自然界是無限的,但我們在實現工農業建設目標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總是有限的。人民的力量不斷成長,因此能克服一切困難,並有理由藐視它們。古代的故事中,愚公移山的精神就體現了這種信心與毅力。今天,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中,這種精神依然存在,激勵著人民不懼困難,敢於創新。
總的來說,人民在與自然界的鬥爭中,應該充分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一切困難,完成任何艱巨的任務。然而,我們也必須注意到在具體工作中,人民力量的有限性,並根據現實來制定合理的目標和計劃,最大限度地組織和激發人民的力量。
右傾保守的思想方法往往只看到人民力量的有限性,而忽視其潛力的發揮。這種片面的認識會使人面對困難時喪失鬥志,無法完成應該能夠達成的任務。因此,我們必須反對這種保守思想,堅持相信人民力量的無限性,同時防止另一種片面:即過分高估人民力量的無限性,導致超出現實可能的目標設定,浪費資源和勞力。
我們應該認真學習並掌握辯證法,把有限與無限的對立統一應用到建設工作中。一方面要保持迎難而上的幹勁,另一方面要實事求是,根據現實來正確地規劃任務,合理地運用人民的力量。只有辯證地看待問題,才能科學地指導工作,使我們更有效率地實現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