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十九章 經濟週期理論的進展
 
1. 實際經濟週期理論如何解釋就業的波動?
【答案】實際經濟週期理論認為:在任何給定時間,勞動的供給量取決於工人面對的激勵,當工人得到好的報酬時,他們願意工作更多的小時;當給工人的報酬減少時,工人願意工作的小時減少。有時如果工作的報酬足夠少,工人就選擇完全放棄工作——至少暫時如此。引起利率上升或工資暫時提高的經濟衝擊使人們想更多的工作,工作努力的提高增加了就業與生產,因此產生了就業的波動。
 
2. 關於實際經濟週期理論的爭論中的四個中心分歧是什麼?
【答案】爭論的中心是四個基本問題:
第一、勞動市場的解釋:就業的波動反映了勞動供給量  的自願變動嗎?
第二、技術衝擊的重要性:在短期中經濟的生產函數發生了重大的外生移動嗎?
第三、貨幣中性:貨幣供給的變動只有名義效應嗎?
第四、工資與價格的伸縮性:工資與價格
迅速而完全的調整使供求平衡嗎?
 
 
3. 個別企業價格調整的交錯如何影響物價總水準對貨幣緊縮的調整?
【答案】經濟中的每個人並不都是同時制定工資和新價格的。相反,整個經濟的工資和價格調整是交錯進行的。交錯減緩了協調與價格調整的過程。特別的,即使當個別的工資與價格頻繁變動時,交錯使整個工資與價格水準逐漸調整。個別企業價格調整的交錯使物價總水準調整緩慢,這是由於沒有一個企業希望首先使價格大幅度上升,價格出現黏性,從而導致通貨緊縮。
 
 
4. 根據調查,一般企業改變自己的價格的頻率如何?企業經歷如何解釋其價格的黏性?
【答案】根據調查,企業之間的價格調整頻率存在有很大的差別。約有10%的企業一周改變一  次以上的價格,大約有同樣比例的企業少於一年改變一次價格。這說明黏性價格現象非常普遍。但價格黏性是沒有唯一的微觀經濟解釋的宏觀經濟現象。在各種解釋中,最主要的是協調失靈,即企業對調價躊躇不前,等其他企業先調價。
 
問題與應用
 
1. 根據實際經濟週期理論,持久的與暫時的技術衝擊對經濟應該有完全不同的影響。用魯賓遜•克盧梭的故事來比較暫時衝擊(預期好天氣只持續幾天)與持久衝擊(氣候模式的有 利變動)的影響。哪一種衝擊對克盧梭的工作努力程度影響更大?對GDP 影響更大?這些衝擊有哪一種會減少工作努力程度嗎?
【答案】根據實際經濟週期理論,外部衝擊可分為持久的和暫時的衝擊,持久性衝擊的影響將  在較長時期裡存在,產生的後果具有累積性和遞延性,而暫時性衝擊無論其初始的衝擊程度如  何,其持續衝擊作用的時間都相對較短。暫時衝擊只會使克盧梭暫時努力程度增加,相應的GDP 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持久衝擊會使克盧梭更加努力工作,從而GDP 產生持久的增長。
 
2. 假設價格有完全的伸縮性,而且,經濟中產出的波動正如實際經濟週期理論所說的是由於技術衝擊。
A、如果聯儲保持貨幣供給不變,隨著產出的波動,物價水準會發生什麼變動?
B、如果聯儲調整貨幣供給以穩定物價水準,隨著產出的波動,貨幣供給會發生什麼變動?
C、許多經濟學家觀察到,貨幣供給的波動與產出的波動正相關。這是反對實際經濟週期理論的
證據嗎?
【答案】
A、根據實際經濟週期理論,由於價格具有完全伸縮性,且聯儲保持貨幣供給不變,那麼如果產出增加,價格水準會下降;同樣產出減少,價格水準會上升。因此物價水準的波動與 產出波動相反。
B、如果聯儲調整貨幣供給以穩定物價水準,隨著產出的波動,貨幣供給也隨之波動,由於物價水準不變,因此貨幣供給波動與產出波動同方向。
C、許多經濟學家觀察到的,貨幣供給的波動與產出的波動正相關的現象,混淆了貨幣與產出之間因果關係。產出的波動可能引起貨幣供給的波動,如,當產出由於有利的衝擊而增長時,貨 幣需求量增加了。聯儲可能的反應是增加貨幣供給以適應更大的需求,這種貨幣對經濟活動的 內生反應會引起貨幣非中性的錯覺。
 
3. 協調失靈是一種應用較廣的思想。下面是一種應用:安迪與本共同經營一家企業。如果他  們倆都努力工作,企業是成功的,他們每個人賺的利潤100 美元。如果一個人不努力工作, 企業將會變得不太成功,每個人只能賺得70     美元。如果兩個人都不努力工作,企業更不成功,他們每個人只能賺的利潤60 美元。努力工作需要價值20 美元的努力程度。
A、建立像圖 19-2 那樣的“博弈”。
B、安迪和本喜愛什麼結果?
C、如果每個人都預期他的夥伴會努力工作,將出現什麼結果?
D、如果每個人都預期他的夥伴懶散,將出現什麼結果?
E、這個博弈是合夥人之間關係的一種正確的描述嗎?為什麼是或為什麼不是?
【答案】
A、如果他們倆都努力工作,企業是成功的,他們每個人賺的利潤100   美元,除去努力
成本,每個人賺的實際利潤為80   美元。如果一個人不努力工作,企業將會變得不太成功,每個
人只能賺得 70 美元,即:如果安迪努力而本不努力,那麼安迪賺的實際利潤為50 美元而本為
70 美元;如果本努力而安迪不努力,那麼本賺的實際利潤為50 美元而安迪為70 美元。如果兩
個人都不努力工作,他們每個人實際賺的利潤為60 美元。如表 19-1

bandicam 2020-11-24 14-24-11-429.jpg

 
B、針對這四種情況,安迪和本都希望利潤最大化,即雙方都努力各賺80 美元。
C、如果安迪預期本會努力工作,那麼當安迪努力工作時可以賺80 美元,而不努力工作時可以
賺 70 美元,顯然安迪會選擇努力工作;如果本預期安迪會努力工作時,也會努力工作。
D、如果安迪預期本不努力工作,那麼當安迪努力工作時可以賺50 美元,而不努力工作時可以
賺 60   美元,顯然安迪會選擇不努力工作;如果本預期安迪不努力工作時,也會不努力工作。
E、實際的博弈情況較為複雜,實驗證據表明,經濟活動的參與者並不總是通過選擇好結果而協調一致的。是否實現協調取決於特定的報酬數量,從而一次博弈與另一次博弈並不一樣。
 
4. (本體使用了基礎微觀經濟學)本章討論了有菜單成本的企業的價格調整決策。本題讓你考慮在一個企業的簡單情況下對這一問題的進一步分析。
A、畫出一個描述壟斷企業的圖形,包括向右下方傾斜的需求曲線和成本曲線(。為了簡單起見。假設邊際成本是不變的,因此成本曲線是一條水平線。)顯示利潤最大化的價格和數量;顯示在這種最優狀態代表利潤和消費者剩餘的面積。
B、現在假設企業事前宣佈了略高於最優水準的價格。顯示這一價格和銷售量;顯示代表價格過高所導致的利潤損失的面積;顯示代表消費者剩餘減少的面積。
C、企業要通過比較降價的額外利潤與功能表成本來決定是否降價。在做出這種決策時,企業忽略了的外部性是什麼?在什麼意義上說,企業的價格調整決策是無效率的?
【答案】
A、如圖19-1 所示,生產者利潤最大化條件為MR=MC,即MR 曲線與MC 曲線相交的A 點,該點均衡價格和均衡銷售量分別為(P*,Q*)。ΔPAP*的陰影部分代表消費者剩餘,矩形P*ABC 陰影部分代表生產者利潤。
bandicam 2020-11-24 14-25-55-209.jpg
 
B、如圖 19-2 所示,企業事先宣佈略高於最優水準的價格,則新的均衡點為D,設該價格為P1, 則此時銷售量為Q1,則梯形P1DAP*為消費者剩餘損失,矩形EABF  與矩形P1DEP*面積之差為企業利潤損失。
C、企業價格的調整存在著外部型:一個企業的價格下降有利於經濟中的其他企業。當該企業降低他收取的價格時,它略微降低了平均物價水準,從而增加了實際貨幣餘額。實際貨幣餘額的  增加擴大了總收入。經濟的擴張又增加了對所有企業產品的需求。當存在這種總需求外部性時, 小菜單成本就會使價格有黏性,而且,這種黏性又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成本。本題中企業通過  比較降價收益——更多的收益和利潤——與價格調整的成本作出這一決策。然而由於總需求的  外部性,並沒有考慮到這種外部性,因此儘管降價從社會來看是合意的,企業也可能決定不支  付菜單成本和降價。此時企業價格調整決策是無效率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CHUNGW 的頭像
    HCHUNGW

    HCHUNGW的部落格

    HCHUNG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