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六篇 再論支撐宏觀經濟學的微觀經濟學
第十六章 消 費
複習題
1. 凱恩斯關於消費函數的三個猜測是什麼?
【答案】
第一,凱恩斯猜想邊際消費傾向——追加1 美元收入中用於消費的數額——其數值在0~1 之間。這就是說,當一個人賺到額外的1 美元時,它一般會花掉一些,並把另一些儲蓄起來。
第二,凱恩斯猜想被稱為平均消費傾向的消費與收入的比率隨收入的增加而下降。這就是說富人的收入中用於儲蓄的比例高於窮人。
第三,凱恩斯猜想收入是消費的主要決定因素。特
別的,利率並沒有重要作用。符合這三個猜想的消費函數為: C =a + b(Yd )。
a 為常數(自發性消費),Yd 為可支配收入;b為邊際消費傾向,處於0 和 1 之間。
2. 說明與凱恩斯的猜測一致的證據,以及與凱恩斯的猜測不一致的證據。
【答案】與凱恩斯的猜測一致的證據來自對家庭的資料和短期時間序列的研究。
對於家庭資料的研究有兩條發現。第一,收入較高的家庭消費和儲蓄較多,這說明邊際消費傾向在 0 和 1 之間。第二,較高收入家庭把他們收入中較大部分儲蓄起來,這說明平均消費傾向歲收入增加而下降。
對於短期時間序列的研究有三條發現。
第一,在總收入較低的年份,消費和儲蓄都較低, 這說明邊際消費傾向處於0 和 1 之間。
第二,在收入較低的年份,消費占收入的比例較高,這說明平均消費傾向隨收入的增加而下降。
第三,消費和收入之間的關聯性相當強,以至於沒有比收入更能影響消費的變數了。
第一條與凱恩斯的猜測不一致的證據來自二戰結束後“長期停滯”學說的失敗。根據凱恩斯的消費函數,一些經濟學家推測,隨著經濟中收入隨時間的增加,家庭收入中用於消費的比例將越來越小。他們擔心沒有足夠的盈利的投資項目來吸收所有這些儲蓄,經濟會經歷無限期的長期蕭條,然而這並沒有發生。
第二條與凱恩斯的猜測不一致的證據來自對長期時間序列中的消費和收入的研究。西蒙•庫茲涅茨發現從一個10 年到另一個 10 年,消費與收入的比例是非常穩定的;這就是說凱恩斯關於平均消費傾向隨收入增加而下降的猜測看來又不能成立了。
3. 生命週期和持久假說是如何解決有關消費行為看來似乎有矛盾的證據的?
【答案】生命週期假說和永久收入假說都強調消費不應該只取決於現期收入。
生命週期假說強調收入在人的一生中系統的發生變動。儲蓄使消費者可以把一生中收入高的時期的收入轉移到收入低的時期。生命週期理論預言消費應當取決於財富和收入,因為這些決定一個人一生中的資源。
在短期,財富不變,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傳統的凱恩斯消費函數。在長期,財富增加,因此
短期消費函數向上移動,如圖16-1。
圖 16-1
永久收入假說說明人們想要穩定一生中的消費,雖然有一些不同。但與生命週期假說強調人一生中的收入遵循一個有規律的模式不同,持久收入假說強調人們的經歷是隨機的,每年的收入是臨時改變的。永久收入假說將現期收入看作兩部分:持久收入YP 和暫時收入YT 之和。密爾頓•弗裡德曼假設消費應該主要取決於永久收入:
持久收入假說通過提出標準的凱恩斯消費函數使用了錯誤的變數而揭開了消費之謎。例如如果一個家庭擁有較高的暫時收入,他將沒有較高的消費,因此,如果收入中的可變性大部分 是暫時的,研究者會發現高收入家庭一般有較低的邊際消費傾向。如果每年的收入變化大部分 是暫時的,那麼這也是用於短期時間序列。然而在長期時間序列,收入的變化大部分是永久的, 因此消費者不會將收入的增加部分用於儲蓄而是用於消費。
4. 用費雪的消費模型分析第二期收入的增加。比較消費者面臨約束性預算制約的情況和沒有約束性預算制約的情況。
【答案】費雪的消費模型研究生活在兩個時期的消費者,為了盡可能生活好而面臨的消費選擇。
圖 16-2(A)顯示了如果消費者沒有約束性預算制約的情況下收入增加的影響。預算線向外移動,消費者在第一期和第二期都增加消費。
圖 16-2(B)顯示如果存在約束性預算制約的情況下的影響。消費者想要通過借貸來增加第一期的消費但是不能。如果第二期收入增加,消費者還是不能增加第一期的消費。因為,對於 那些想要借款但是不能的消費者,其消費只能取決於現期收入。
5. 解釋為什麼如果消費者遵循持久收入假說而又有理性預期,消費的變動就是不可預期的。
【答案】永久收入假說描述了消費者想要穩定其一生消費,因此現期消費取決於現期對一生收入的預期。它認為消費的變化反映了終生收入的“意外”的變化。如果消費者擁有理性預期, 那麼這些“意外”是不可預測的。因此,消費的變動就是不可預期的。
6. 舉出某人可能顯示前後不一致偏好的一個例子。
【答案】章節16-6 介紹了幾個關於前後不一致的例子,在這裡,消費者改變決定僅僅是因為時間。例如,某人也許會去減肥,同時計畫今天大吃一頓明天及以後少吃一點。但是第二天,他又做出了相同的決定——今天大吃一頓明天少吃一點,同時發誓以後為了減肥少吃一點。
問題與應用
1. 本章用費雪模型討論了一個消費者把自己部分第一期收入儲蓄起來時的利率變動。相反, 現在假設消費者是一個借貸者。這會使分析如何發生變化?討論在兩個時期中消費的收入與替代效應。
【答案】圖 16-3 顯示了一個消費者把部分第一期收入儲蓄起來時利率增加的情況。實際利率的增加導致預算線以點(Y1, Y2)為軸旋轉,變得更陡峭。
圖 16-3
我們可以將這種變化對消費的影響分解為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收入效應是向不同的無差異曲線運動所造成的消費的變動。由於消費者是借貸者而不是儲蓄者,利率上升使他的情況狀況變壞,由於他不能達到更高的無差異曲線。如果各時期的消費都是正常商品,那麼這往往使消費從C1 降到C2。
替代效應是兩個時期消費的相對價格變動所造成的消費的變動。利率上升時,相對於第一期消費,第二期消費變得更加便宜。這往往使消費者選擇第二期消費增加而第一期消費減少。最後,我們可以發現對於一個借貸者,當利率升高時,由於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同方向,第一期的消費必將下降。第二期的消費上升或下降取決於哪種效應更加強烈。在圖16-3 中,我
們顯示的是替代效應強於收入效應的情況,因此C2 增加。
2. 傑克和吉爾都遵循兩個時期的費雪消費模型。傑克在第一期賺了100 美元,在第二期也賺了 100 美元。吉爾在第一期沒有賺錢,而在第二期賺了210 美元。他們倆都可以按利率r借貸或儲蓄。
A、你觀察到傑克和吉爾都是在第一期消費了100 美元,並在第二期消費了100 美元。利率r是多少?
B、假設利率上升了。傑克第一期的消費會發生什麼變化?傑克的狀況比利率上升之前變好了還
是變壞了?
C、當利率上升時。吉爾第一期的消費會發生什麼變化?傑克的狀況比利率上升之前變好了還是變壞了?
【答案】
A、我們可以使用吉爾的時際選擇預算約束來解出利率:
吉爾在第一期借了100 美元用於消費而在第二期用210 美元的收入償還110 美元貸款本息以及100 美元消費。
B、利率上升導致傑克現期消費減少,未來消費增加。這是由於替代效應:這使他現期消費的成本高於未來消費,因為利率升高使拋棄利率的機會成本增加。如圖16-4。
通過研究偏好,我們知道傑克的境況變好了:在新的利率下,各時期他仍舊消費100 美元, 因此只有新的消費方式可以使他狀況更好,他才會改變消費方式。
C、吉爾現期消費減少了,而將來消費可能增加也可能下降。他同時面臨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由於現在的消費更貴了,他決定減少消費。同樣由於他的收入都在第二期,因此他借錢的利率 越高,收入越低。假設第一期消費為正常商品,這使他更加堅定減少消費。他的新消費選擇點 在B,如圖 16-5。我們知道在較高的利率下吉爾的境況變壞了,由於它的消費在B 點無法達到效用更高的A 點。
3. 本章分析了在消費者可以按利率r 儲蓄或借貸的情況下的費雪模型,以及消費者可以按這種利率儲蓄但完全不能借貸情況下的費雪模型。現在考慮消費者可以按利率rs 儲蓄,並按rb 借貸,且rs<rs 的中間情況。
A、在消費者第一期消費小於第一期收入的情況下,消費者的預算制約是什麼? B、在消費者第一期消費大於第一期收入的情況下,消費者的預算制約是什麼?
C、畫出兩條預算制約線以及代表消費者可以選擇的第一期與第二期消費組合的陰影面積。
D、現在加上你畫的消費者無差異曲線。說明三種可能的結果:一種是消費者有儲蓄,另一種是
消費者有借貸,而第三種是消費者既無儲蓄也無借貸。
E、什麼決定了這三種情況中每一種情況下的第一期消費。
【答案】A、第一期消費小於第一期收入的消費者是一名儲蓄者,且面臨的利率為rs,他的預算約束為:
C1 + C2 / (1 +rs ) < Y1 + Y2 / (1 + rs )
B、第一期消費大於第一期收入的消費者是一名借貸者,面臨的利率為rb,他的預算約束為:
C1 + C2 / (1 +rb ) < Y1 + Y2 / (1 + rb )
C、圖 16-6 顯示了兩個預算約束;它們相交於(Y1,Y2),此時消費者既不是儲蓄者也不是借貸者。陰影區域表示消費者可以選擇的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消費組合。點(Y1,Y2)的左邊,利率是rb。
D、圖 16-7 顯示了三種可能的結果。圖16-7(A)顯示了消費者有儲蓄的情況,無差異曲線切
於點(Y1,Y2)左側的約束線上。圖16-7(B)顯示了消費者有借貸的情況,無差異曲線切於點(Y1,Y2) 右側的約束線上。圖16-7(C)顯示了消費者既無儲蓄也無借貸的情況,該消費者所能達到的最 高的無差異曲線,通過點(Y1,Y2)。
E、如果消費者是一個儲蓄者,那麼第一期取決於Y1 + Y2 /(1 + ra ) ——即各期收入Y1 和Y2,利率ra。如果消費者是借貸者,那麼第一期消費取決於Y1 + Y2/ (1 + rb ) ——即即各期收入Y1 和Y2,利率rb。注意借貸者將未來的收入貼現多於儲蓄者。如果消費者既不是儲蓄者也不是借貸者,那麼消費者第一期的消費取決於Y1。
4. 解釋下列每一種情況下借貸制約增加還是減少了財政政策影響總需求的潛力:
A、暫時減稅;
B、宣佈未來減稅。
【答案】財政政策影響總需求的潛力取決於消費的影響:如果消費變化很大,那麼財政政策將有一個很大的乘數。如果消費改變很小,財政政策將有一個很小的乘數,因為如果邊際消費傾向越大財政政策乘數越大。
A、考慮兩個時期的費雪模型。暫時減稅意味著增加了第一期的可支配收入。圖16-8(A)顯示了減稅對沒有借貸約束的消費者的影響,而圖16-8(B)顯示了減稅對有借貸約束的消費者的影響。
有借貸約束的消費者想要通過借貸而增加C1 但是不能。暫時減稅增加了可支配收入:如圖所示,消費者的消費增加額等於減稅額。有借貸約束的消費者第一期消費的增加額大於沒有消 費約束的消費者,因為有借貸約束的消費者的邊際消費傾向大於沒有借貸約束的消費者。因此,對於面臨借貸約束的消費者財政政策影響總需求的潛力大於沒有借貸約束的消費者。
B、再一次考慮兩個時期的費雪模型。宣佈未來減稅將增加Y2。圖 16-9(A)顯示了減稅對沒有借貸約束的消費者的影響,而圖16-9(B)顯示了減稅對有借貸約束的消費者的影響。
沒有借貸約束的消費者立即增加了消費C1。有借貸約束的消費者無法增加C1,由於可支 配收入沒有改變。因此如果消費者面臨借貸約束,那麼宣佈未來減稅對消費和總需求沒有影響: 對於面臨借貸約束的消費者財政政策影響總需求的潛力小於沒有借貸約束的消費者。
5. 正文中討論生命週期假說時,假設收入在退休前的時期是不變的。然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一生中收入是增長的。在下列條件下,收入的這種增長如何影響圖16-12 中表示的一生消費與財富積累的模式?
A、消費者可以借貸,因此,他們的財富可能是負的。
B、消費者面臨防止其財富降至零以下的借貸制約。 你認為(A)和(B)哪一個更為現實?為什麼?
【答案】在本題我們將研究收入增長如何影響一生的消費和財富積累模式。為簡單起見,我們假設利率為 0 且消費者想要儘量平穩的消費。
A、圖 16-10 顯示了消費者可以借貸的情況。消費者收入增加直到退休,收入降為0。所需消費是一生的消費水準。在T1 之前,消費大於收入,因此消費者借款。T1 之後,消費小于收入,因此消費者開始儲蓄。也就是說T1 之前,財富是負的,而且還在下降;T1 之後,財富開始增加;T2 之後,所有的貸款都已還清,因此財富開始為正。財富積累開始直到退休,此時消費者不再儲蓄而是用於消費。
B、圖 16-11 顯示消費者面臨防止其財富降至零以下的借貸制約的情況。在T’1 之前,消費者想要借款,如(A)部分,但是不能。因此收入用於消費,既不儲蓄也不借款;在T’1 之後,消費者開始為退休而儲蓄,而且一生消費總額仍維持在C’。
注意 C’比 C 要高,T’1 比T1 要大,如圖。這是由於在(B)部分,消費者在人生的第一時
期消費較低,因此當沒有約束時會有更多的資源剩餘——消費將升高。
6. 人口學家預言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在未來20 年中將要提高。生命週期模型預期這種人口變化對國民儲蓄率會有什麼影響?
【答案】生命週期模型認為儲蓄的重要來源是人們年輕時為了退休後消費而進行的儲蓄。即年 輕時儲蓄,年老後消費。如果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在未來20 年中將提高,那麼生命週期模型認為當這些老人退休時,他們就不再儲蓄而是消費,因此20 年後國民儲蓄率將下降。
7. 一項研究發現,那些沒有子女的老年人的負儲蓄與那些有子女的老年人的負儲蓄比例大體相等。這一發現對老年人的負儲蓄沒有像生命週期模型所預言的那樣多的原因有什麼含義?
【答案】在本章,我們討論了為什麼老年人並不想生命週期模型所預言的那樣很快消耗自己的 財產,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由於無法預料的可能性和大額開銷的事件(如他們的壽命也許 會比預期的長或遇到大病開銷),所以他們要有預防性儲蓄。第二,他們想給子女、親戚或慈善事業留下遺產,因此他們不會在退休後花完全部的儲蓄。
如果沒有子女的老年人的負儲蓄與那些有子女的老年人的負儲蓄比例大體相等,這似乎說明低比例的負儲蓄原因在於預防性動機;而留遺產的動機多存在於有子女的老人。
另外一種解釋可能是有子女的老人沒有增加所需儲蓄。例如,擁有子女增加了留遺產的動機,但同時也降低了預防性動機:在出現緊急情況時老人可以依靠其子女。也許這兩種對儲蓄的效應相互抵消了。
8. 考慮支付同樣利率的兩個儲蓄帳戶。一個帳戶允許你需要時取錢。第二個帳戶要求你提款 前 30 天提前通知。你要哪一個帳戶?為什麼?你可以想像一個可以作出相反選擇的人嗎? 這些選擇就消費函數理論能告訴我們些什麼?
【答案】如果你是一個完全理性且偏好一致的消費者,那麼你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允許你需要時 取錢的帳戶。畢竟,你獲得的利息是相同的,但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例如,你面臨一項沒有 預期的,臨時的收入下降),你可以取出錢來消費。這是阿爾文•費雪、弗朗科•莫迪利阿尼和米爾頓•弗裡德曼的時際模型中的消費者。
相反,如果你是一個衝動型消費者,那麼你應該選擇需提前30 天通知提款的帳戶。此時,你會發誓不再為一時的衝動而使用帳戶中的錢。這種需提前通知的帳戶恰好克服了偏好不一致的問 題。由於一些人想存錢,但特殊情況下,他們面臨很強的消費誘惑而衝動消費,這是大衛•萊布森理論的消費者。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