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哲學的真面目
哲學是什麼?
哲學的本身究竟是什麼東西呢?現在就得要將它看個明白。
道哲學並不神秘難測,它在日常生活裡隨時隨地都有蹤跡,方
便得很,仍然只要從周圍隨便拾一個例子來,解釋解釋,就可以看清楚
它的真面目了。
臨到同一事件之前,人的感想卻不會相同
現在是經濟恐慌的時代,我們所最苦惱的是失業和生活難的問題。
失業和生活難是大家都看得見,大家都容易明白的事,所以最好就把它
拿來當作說明的例子。人遇到失業或生活難的時候,當然都要覺得失望
的,這是人之常情,也是必然要有的感情,用不著我們多說,但除了失
望之外,同時還有許多的感想,這感想,可就是人各不同了,有的人失
望到了極點,會感到人生沒有意味,以為世界無可留戀,於是就自殺,
這是第一。有的人相信命運觀念,遇到困難的時候,只埋怨自己的命
苦,既然是命定了,當然只好忍受著,忍受著牛馬的生活,不敢希望拍
頭,這是第二。 又有的人認為生活難並不是生前命運註定,而是事實上
有許多原因造成,如果能看清楚這原因,努力從事實上去求解決,終有
一天可以將我們的生活提高,於是他臨到困難的當前,就不屈服忍受,
更不會自殺,他只是認真地去研究事實,研究所以造成困難的種種原因
根據所研究所知道的去決定奮鬥的方法,這是第三種
感想,只是最常見的,並不能概括一切。還有極少數地位優越,生活舒
服的人,縱然遇到失業,也並不著急的,那他們的感想當然又不同了。
例如一部分的少爺小開之流,有時他們也希望找個把職業做做,表示
他並不是過的白相生活。然而職業在他們只是虛榮而已,有
好玩些,沒有,打麻將進舞場的錢也不怕沒有著落,隨事都可
戲的態度一笑置之,“生活不過是夢罷了,遊戲罷了。”這種感想,和
我們的真正感到生活難的人所想的,是有天和地的差別的!
各種感想代表各種哲學
上了一大篇,似乎與哲學漠不相關,其實我們無意之間已說到
了。前面說了四種人,對於失業問題也有四種感想。而每
,就都潛伏著一種哲學的根底。第一種人感到人生無聊,世無可
留戀,這根底裡就有著“厭世主義”的哲學思想;第二種人以為困難是
命中註定的,主張忍受這裡就有宿命論的哲學思想;第三種人認為人
們只要看清楚客觀事實,就可以努力克服前面的困難,這裡就有了現實
主義的思想,也可以說是唯物論的哲學思想,第四種人把人生看作遊
戲,把職業看作享受虛榮的手段,這是享受主義,或享樂主義也是與一
種哲學思想有關係的。 種種的感想,我們都加上了什麼什麼主義的名目,說它是哲學思想
那些專門在書齋和大學教室裡過慣了生活的人,是難免要笑
“淺薄”的。淺薄也罷,但我們所說的總是很真實的道理。你們許多磚
一樣厚的哲學書其實也不比我們所說的高明,它不過是把這些淺薄的道
理說得更有系統一點罷了。
哲學是人們對於世界的根本認識和根本態度
不管書本上的哲學也好,淺薄的感想也好,我們已知道哲學是有種
種形象的,或是享樂主義,或是厭世主義,或是現實主義······種類多
得很。一個人對於每一件事情,都能有一些感想,而由他的感想裡,就
可以表現出這人的思想根底裡是有著一種什麼主義,像前所說的失業問題
本來只是一件事。然而因為各人的思想根底不同,所以對於
事情各人的感想也就不同,也可以說,各人的思想根底不同,所
於同一事情所能認識瞭解的情形也就不同,因此,我們可以說,哲學思
想是人們的根本思想,也可以說是人們對於世界一切的根本認識和根本
態度。一一這就是哲學的真面目。
哲學上的認識和態度,是最普遍、最一般的
我們對於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凡是我們所經驗到的,都有相當的認
識,但不一定是根本的認識;也有一定的態度但不一定是根本態度。
例如學生意看行情,打算盤,是生意經中的一部分,學會了看行情、
打算盤,就可以說對於生意是有一些認識,但這種認識,僅僅是限於在
生意範圍以內的認識,一離開生意,就用不著這些了,所以這種認識不
能成為一切事物的認識的根底,也就不是哲學的認識。交際拉攏,招攬
顧客,這是生意上不可少的方法和態度,然而也是不能超出生意範圍以
外的態度,所以也不能成為一個人的根本態度。像在前面說的享樂主義
的世界觀就不同。一個生意人如果根本以為世界就是夢,那麼他不但對
于生意可以如此看,對於生意以外的一切也可以如此看了。如果他以遊戲
態度對生意,對於做生意的目的,僅僅看成是要賺幾個錢享樂
他對於世界上其他一切,也可以用這種態度來對付了。這樣一來這樣可
以說,哲學上的認識和態度,是最普遍的,最有一般性的,所謂根
本認識和態度,就是最能夠普遍地應用於一般事物的認識
哲學研究最一般的法則
在今日,是科學極發達的時候,有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
等,世界上的一切現象都可以用科學來認識了。於是就有人主張要消滅
哲學,單用科學來代替,這是一種錯誤。科學的研究,是各部分分門別
類地實行的,所以每種科學的認識,也各有一定的範圍,至於包含一切
範圍的普遍的認識,仍是哲學的任務。科學認識各種有限的範圍內的事
物法則,而哲學則研究最普遍最一般的法則。
普通人的哲學思想是自然發生的
不過,我們要認清楚一點,世界上的人只有少數人是專門哲學家,
完全不懂得哲學的人,倒占大多數。所以,普通人臨到失業苦惱的當前而
有自殺或奮鬥的念頭,完全是因為他的環境、地位以及平常的思想等種種
自然促成的,並不是先看了某種哲學書,又才由書中的理論引起了
些念頭。雖然我們說他的態度是由一種哲學的思想根底所決定的,但
並不是說他曾經有意地研究過哲學,只是說他的思想與某一種哲學一致罷
了。因為他這思想是環境等所自然地促成的,所以如果要把它稱作哲學
時,只能說那是自然發生的哲學思想,並不是有目的有意識的哲學研究的
結果。自然發生的哲學思想,完全是各人的環境地位的產物,例如前面就
說過,享樂主義的思想是只有生活優裕的少爺小姐之流才能夠想望的,如
不好,生活不優裕,那麼,失業問題逼來時,就只有自殺、
奮鬥的路子,再不能妄想其他了。
自然發生的哲學思想有什麼害處?
人的思想行為的態度是這樣和他的生活地位有直接的關係,但
也會受別種地位上的人們的影響, ,例如生活困苦的人,如果奮鬥有希
望,當然是奮鬥的好,然而有時常會受到命運思想的影響,結果不肯前
進,老是守著自己窮苦的命運,這種影響,也常是不知不覺中自然發生
的事情。受到這種影響的人,當覺悟而不知道覺悟,結果把自己的前途
也錯過了,這是常有的事。
我們要有意識地去獲得正確的哲學
各種人因地位不同而有各種的哲學,但各種哲學中,哪一種才是正確
的呢?這是我們不能不認清楚的。所以,我們不能完全順從著自己
的思想去做事自然發生的思想常常會將我們引入迷途,因為它常常不是
正確的哲學,不是事實的真理,它使我們看錯了事物的真相,
防止這種危險,我們就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去懂得正確的哲學,由正確的
學裡獲得穩固的認識,找到正確的方法,去認識我們周圍的一切,有
了正確的認識,才有正確的行為,才可以解決當前的困難
哲學的主要任務
哲學的主要任務是要能夠真正解決人類生活上事實上的問題,要能
正解決這些問題,才足以證明它是事實上的真理。我們說哲學
于事物的根本認識和根本態度,其意義也就在此,哲學不能單只是
好聽的東西,還要能指導我們做事。它的“重要的問題是在
世界”!
什麼是正確的哲學?為什麼它比別的哲學更正確,更能與事實真理一致
,這問題,以後就要開始討論了。但我們要分做三步來講。第一步要
先講世界的本身究竟是什麼東西?是物質嗎?是精神嗎?這
論,叫作本體論;第二步講我們是怎樣能認識世界上的一切
的討論叫作認識論;第三步講世界的一切以及我們人類的思
樣變化運動,是依著什麼法則變化運動的?也就是說,世界上一切事
吻的最普遍最根本的變化法則是什麼?這一步的討論叫作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