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習題


1.勞工統計局把每個人劃入哪三個類別?它如何計算勞動力、失業率以及勞動力參工率?


答:勞工統計局把每個人劃入三類範疇:就業者、失業者和非勞動力人口。
勞動力=就業者人數+失業者人數
失業率=失業者人數/勞動力×100
勞動力參工率=勞動力/成年人口×100


2.失業在正常情況下是短期的還是長期的?解釋之。


答:正常情況下失業是短期的。因為大多數人的失業是短期的,成為失業者的大多數人將很快找到工作。但在任何一個時間所觀察到的失業是長期的,這是少數長期沒有工作的工人所造成的。


3.為什麼摩擦性失業是不可避免的?政府如何降低摩擦性失業的數量?


答:摩擦性失業是由使工人與工作相匹配的過程所引起的失業。這種失業通常是不同企業間勞動需求變動的結果。摩擦性失業不可避免是因為經濟總是在變動,這種變動使得一些企業創造出了崗位,而另一些企業中的工作崗位被消除了,伴隨著這一過程,衰落行業的工人發現他們失去了工作,並要尋找新工作。政府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有利於失業者尋找工作從而降低摩擦性失業的數量。一種方法是通過政府管理的就業機構,這種機構發佈有關工作空位的資訊。另一種方法是通過公共培訓計畫,它的目的是使衰落行業的工人易於轉移到增長行業中,並幫助處於不利地位的群體脫貧。


4.最低工資法能更好地解釋青少年的失業,還是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為什麼?


答:最低工資法能更好地解釋青少年的失業。由於絕大多數大學畢業生的工資高於最低工資水準,因而最低工資法並不是大學畢業生失業的主要原因。最低工資法通常主要是限制了勞動力中最不熟練工人和經驗最少的工人,如青少年,因為青少年的均衡工資通常低於最低工資。結果雇主就會減少對青少年勞動力的需求,青少年失業增加。


5.工會如何影響自然失業率?


答:當工會與企業進行集體談判把工資提高于均衡水準之上時,它就增加了勞動供給量,並減少了勞動需求量,引起了失業。那些仍然就業的工人狀況變好了,但那些以前有工作而在較高工資時失業的工人狀況變壞了。實際上,工會的行為增加了自然失業率。


6.工會的支持者提出了哪些觀點來證明工會對經濟有利?


答:工會的支持者提出了以下觀點來證明工會對經濟是一件好事:


(1)工會是與雇傭工人的企業市場勢力抗衡所必需的。這種市場勢力的極端情況是“公司城”,在這種地方一個企業雇傭了該地區大部分工人。在公司城中,如果工人不接受企業提出的工資和工作條件,他們除了搬走或不工作外別無選擇。因此,在沒有工會的情況下,和企業必須與其他企業競爭同樣的工人時會出現的情況相比,企業可以用其市場勢力支付低工資,並提供惡劣的工作條件。在這種情況下,工會可以平衡企業的市場勢力,並保護工人免受企業所有者的擺佈。


(2)另外,工會對幫助企業有效地對工人的關心作出反應也是重要的。當工人接受了一份工作時,工人與企業必須就除了工資之外的許多工作特徵達成一致:工作時間、休假、病假、醫療津貼、提升、工作安全等等。工會通過代表工人在這些問題上的觀點可以使企業提供這些工作特徵的適當組合。即使工會在使工資高於均衡水準和引起失業有不利影響,但它們對幫助企業保持一支樂觀而有生產率的勞動力隊伍也是有益的。


7.解釋企業通過提高它所支付的工資增加利潤的四種方式。


答:企業通過提高它所支付的工資可以在以下四個方面提高生產率:


(1)增加工人的健康。工資高的工人可以吃營養更豐富的飲食,而且吃更好飲食的工人更健康、也更有生產率。這種效率工資理論並不適用於美國這類富裕國家的企業,因為在這些國家,大多數工人的均衡工資都遠遠大於飲食充分所要求的水準。這種效率工資理論較適用於發展中國家的企業。


(2)減少工人的流動率。工人會由於許多原因而離職——接受其他企業的工作,移居到本國其他地方,離開勞動力隊伍等等。工人離職的頻率取決於他們面臨的一整套激勵,包括離去的利益和留下來的利益。企業向工人支付的工資越多,通常選擇離去的工人就越少。因此,企業可以通過支付高工資來減少其工人的流動率。因為流動率高的企業往往生產成本也高。流動率的下降可以增加企業的利潤。


(3)提高工人的努力程度。在許多工作中,工人對工作努力的程度可以有某種相機抉擇權。因此,企業要監視工人的努力程度,那些對其職責偷懶的工人被抓住就要解雇。但是,並不能直接抓住所有偷懶者,因為對工人的監視成本高昂而又不完全。企業對這個問題的反應可以是支付高於均衡水準的工資。高工資使工人更渴望保住自己的工作,從而就激勵工人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4)吸引高素質的工人。當一個企業雇傭新工人時,它無法完全斷定申請者的素質。通過支付高工資,企業就吸引了素質更好的工人來申請這些工作。


問題與應用


1
.2008年2月勞工統計局宣佈,在所有美國成年人中,就業者為14599.3
萬,失業者為738.1萬,非勞動力為7943.6萬。用這些資訊計算:


A
.成年人口


答:成年人口=就業者+失業者+非勞動力=14599.3+738.1+7943.6=23281 萬


B
.勞動力


答:勞動力=就業者+失業者=14599.3+738.1=15337.4 萬


C
.勞動力參工率


答:勞動力參工率=(勞動力/成年人口)×100%=(15337.4/23281)×100%=65.88%


D
.失業率


答:失業率= (失業人數/勞動力)×100%= (738.1/15337.4)×100%=4.81%


2
.現在的自然失業率是多少?找出最適於描述你的人口群體(例如,根據年齡、性別和種族劃分)的失業率。這一失業率高於還是低於全國平均水準?你認為為什麼會這樣?


答:略。


3.如(教材)圖28-3所示,在1970年-2000年間,男人的整體勞動力參工率下降了。同時,婦女勞動力參工率大大提高了。但是,這種變化對不同年齡群體造成的結果不同,如下表所示:


在這種資訊既定的情況下,你認為這一時期哪一種因素在男性勞動力參工率下降中起了關鍵作用?你認為什麼可以解釋女性勞動力參工率的提高?


答:這一時期55 歲以上男性的勞動參工率下降最大。其原因有:第一,年輕男人在學校上學的時間比他們的父親和祖父們長;第二,老年男人現在退休得更早而活得更長;第三,隨著更多的婦女就業,現在更多的父親留在家裡照料自己的子女;第四,這一時期社會保險收益和退休收入比以前增加,使人們傾向於提前退休。而婦女勞動力參工率的提高,則是由於政治與社會態度的變化,洗碗機、微波爐等新技術節省家庭勞動量,有效的生育控制降低了生育率,以及晚婚晚育等等。


4.2004年到2007年美國的總就業增加了680萬工人,但在同一時期,失業工人只減少了110萬。這兩個數字是如何相互一致的呢?為什麼有人認為被計算為失業者人數減少會小於就業人數的增加呢?


答:美國勞工統計局把美國人劃入三類:就業者、失業者和非勞動力人口。美國就業總數增加了680 萬人,而失業只減少了110 萬這一事實表明勞動力中新增加了570 萬就業工人,如果把重新找到工作的失業人數(110)和由非勞動力變為就業者的人數(570)加起來,就與就業總數的增加相一致了。隨著人口增長和參與勞動力的增加,使得勞動力不斷增加,因此就業人數增加可能總是超過失業人數的減少。


5
.以下工人更可能經歷短期失業還是長期失業?解釋之。


A
.由於壞天氣被解雇的建築工人


答:由於壞天氣被解雇的建築工人所經歷的失業更可能是短期失業,因為一旦壞天氣轉為好天氣,這些建築
工人又可以重新就業。


B
.在一個偏僻地區失去的工廠工作的製造業工人


答:在一個偏僻地區的工廠中失去工作的製造業工人經歷的更可能是長期失業。由於資訊閉塞,這些製造業
工人很難獲得有關空位的資訊,這就會加長他們尋找工作的時間。


C
.因鐵路競爭而被解雇的驛站業工人


答:由於鐵路競爭而被解雇的驛站業工人經歷的更可能是長期失業,因為被解雇的驛站業工人面臨的是行業
性的裁員,並且他們的工種技術程度低、適應面窄,因此驛站業工人失業後重新就業的機會比較小,如果他們要
再就業就必須接受職業再培訓,結果他們很可能面臨長期失業。


D
.當一家新餐館在馬路對面開業時,失去工作的速食廚師


答:當一家新餐館在馬路對面開業時,失去工作的速食廚師經歷的更可能是短期失業,失業的速食廚師可以
去其它的餐館應聘。


E
.當公司安裝了自動焊接機時,失去工作的受正規教育很少的專業焊接工


答:當公司安裝了自動焊接機時,失去工作的受正規教育很少的專業焊接工經歷的更可能是長期失業。因為
他們從事的工作是一個正在淘汰的崗位,如果他們再就業就必須接受職業培訓,以適應技術的發展。


6
.用勞動市場圖說明最低工資提高對工人所得到的工資、工人供給量、工人需求量和失業量的影響。

bandicam 2020-07-29 16-31-59-477.jpg
答:


圖28-1 最低工資提高後的勞動市場圖


當最低工資法迫使工資高於使供求平衡的水準時,與均衡水準相比,它就增加了勞動供給量而減少於勞動需
求量。存在過剩的勞動供給。由於願意工作的工人多於工作崗位,有一些工人成為失業者。


7
.考慮有兩個勞動市場——─個是製造業工人市場,另一個是服務業工人市場——的經濟。假設這兩個市
場起初都沒有工會。


A
.如果製造業工人成立了工會。你預期這對製造業的工資和就業會有什麼影響?

答: 圖28-2 表示了製造業工人成立工會的影響。在圖28-2 左圖中,由於製造業工會的要求,製造業的工
資從W1U 上漲到W2U,而勞動需求量從U1 下降到U2D。由於提高了工資,勞動供給量從U1 增加到U2
S, 因此,在有工會的製造業工人市場上的失業量為(U2S-U2D)。

bandicam 2020-07-29 16-33-18-335.jpg
圖28-2 工會的影響


B
.製造業勞動市場的這些變化對服務業工人市場的勞動供給有什麼影響?這個勞動市場上的均衡工資與就
業會有什麼變動?


答: 當在製造業部門失去工作的工人到服務業工人市場上尋找工作時,其影響圖28-2 右圖所示。由於其他
部門工人的加入,服務業市場上勞動供給量從S1 增加到S2。結果導致沒有工會的服務業勞動市場上的均衡工資
從W1N 下降到W2N,就業量從N1 增加到N2。



8

.假設國會通過了要求雇主為雇員提供某種津貼(例如醫療)的法律,該法律使雇用一名雇員的成本每小時增加了4美元。


A.這種對雇主的規定對勞動需求有什麼影響?(在回答這個和以下問題時,最好用定量分析。)


答:因為該法律使每一個雇員的成本增加了每小時4 美元,雇主不會願意為等量勞動付這多出的成本,所以,雇主會減少對勞動的需求(勞動需求曲線就會下降4 美元,見圖28-3)。


B.如雇員對這種津貼的評價正好等於成本,這種對雇主的規定對勞動供給有什麼影響?


答1:如評價正好等於成本,這種對雇主的規定對勞動供給不會有影響,因此勞動供給不會增加。
答2:如果雇員認為該法案會給他帶來4 美元一小時的多餘收入,那他們會願意為同樣的工作量而一小時少要4 美元,所以勞動量的供給曲線會下降,下降幅度為4 美元。


C.如果工資自由地使供求平衡,這種法律對工資和就業水準有什麼影響?雇主的狀況變好了,還是變壞了?雇員的狀況變好了,還是變壞了?


答1:如果工資自由地使供求平衡,這種法律會提高均衡工資,但降低了就業水準。雇主的狀況變壞了,因為雇主只能用更高的工資雇傭更少的工人。對於雇員而言,原來就業現在仍然就業的雇員的狀況變好了,原來就業現在失業的雇員狀況變壞了。


答2:圖28-3 顯示了勞動市場的均衡狀態。因為勞動的需求和供給曲線都下降了相同的4 美元單位,均衡的勞動量保持不變,工資下降了4 美元。雇主和雇員的福利水準都與以前相同。

bandicam 2020-07-29 16-35-06-385.jpg


圖28-3 工資自由地使供求平衡的情況


D.假定在未通過這項規定之前,市場上的工資高於最低工資3美元。在這種情況下,對雇主的這條規定如何影響工資、就業水準和失業水準?


答:如果最低工資阻止工資下降,結果將是失業增加,如圖28-4 所示。最初,勞動均衡數量是L1,最低工資Wm 比均衡工資W1 低3 美元。通過了法律後,市場需求下降至D2,供給上升到S2。由於最低工資不變,勞動力需求量(L2D)將小於供應量(L2S)。因此,失業量為L2S - L2D。

 

bandicam 2020-07-29 16-35-53-069.jpg


圖28-4 最低工資法的影響


E.現在假設工人根本不認為所規定的津貼有價值。這種不同的假設是否會改變你對以上B
和C的回答?


答:如果工人根本不認為所規定的津貼有價值,那麼勞動供給曲線不會變化,如圖28-5 所示,B 的答案不變。而對於問題C,均衡時的工資下降4 美元,勞動的均衡供給量減少。新的工資水準w2 小於w1,但大於( w1-4)。雇主的狀況變壞了,因為他們不得不以更高的實際工資(包括津貼在內)雇傭更少的工人;雇員因為工資下降,工作量減少,狀況也變壞了。

bandicam 2020-07-29 16-36-38-632.jpg


圖28-4 工人不認為福利有價值對勞動市場的影響

arrow
arrow

    HCHUNG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