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沒有了!" ——否定之否定律
這次的討論開始前,我們先去請教了一位做水果生意的朋友。他告訴我們,做水果生意大多數有季節性。除了像美國的橙子和蘋果這些少數品種外,其他水果並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比如櫻桃只在三四月才有,枇杷五月之後才會變甜,而橘子最多留到六月就會腐壞。每種水果都有特定的季節,生意人要在季節來臨時趁勢而為,買水果的人也要趁著時機購買。如果你不趁三四月買櫻桃,而等到落潮的五月才想到,那時水果店的店員一定會告訴你:“這種水果已經賣完了,沒有了!”
“沒有了”,聽到這句話時,我們會覺得水果市場上有一種商品消失了,水果店的店員說這話的意思就是那種商品從市場上消失了。這似乎是顯而易見的:既然賣完了,那當然是消失了。如果有人對這種“消失”表示懷疑,那麼我們可能會認為這人瘋了。但事實上,這其中還有更深層次的意義值得我們思考。
沒有絕對的“消滅”
如果我問你:“櫻桃從市場上消失,是毫無原因的嗎?”你一定會反駁:“當然不是,因為過了季節,所以賣完了,這就是原因。”在這裡,我們看到一個重要的問題:櫻桃的消失並不是毫無原因的,它是在銷售的過程中轉變的。水果店的商人賣掉了櫻桃,而買的人把它吃了,這才叫做“消滅”。但事實上,商人得到了錢幣,櫻桃並未完全消失,而是轉移成了金錢。因此,這不是絕對的消滅,而是一種“轉移”。
事物的轉移:否定的過程
櫻桃從商人手中轉移到顧客手中,並變成了金錢或食物,這其實是一種“轉移”。無論是蛋變成小雞、雷峰塔倒塌,還是櫻桃變成金錢,這些事物的改變都是一種轉移,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消滅”。這些轉移的過程,在哲學中被稱為“否定”。簡單來說,“否定”就是前面水果店店員所說的“沒有了”。但這“沒有了”並不意味著完全的消失,而是指舊事物被新的事物所取代。
否定不是完全消滅,而是轉變和保存
動態邏輯中的“否定”與靜態邏輯中的“否定”有很大的不同。在靜態邏輯中,否定意味著事物的完全消失。而在動態邏輯中,否定不僅意味著消滅,還包含著新事物的誕生和舊事物的保存。例如雷峰塔倒塌後,磚瓦依然存在並可用於其他建築;雞從蛋中孵化出來,雞的本身就是蛋黃和蛋白的保存。因此,否定是一個既克服舊事物,又保留其部分內容的過程。
“揚棄”:克服與保存的辯證過程
這種既克服舊事物又保留其部分內容的過程,在哲學上稱為“揚棄”。新事物並不是完全消滅舊事物,而是克服舊事物的主要特性,同時保存其有用的部分。這樣,新事物既是舊事物的延續,又是其超越。
否定之否定:事物的發展過程
當新事物克服舊事物後,它自身也會包含內在的矛盾,這些矛盾將推動新事物的發展,並最終使其再次被否定,這就是“否定之否定”。例如,雷峰塔倒塌後變成了廢墟,但廢墟中的磚瓦被用來建造新的建築物,這是一個從舊到新的發展過程。同樣,櫻桃被貨幣否定後,貨幣又被用來購買新的商品,這便是商品經歷的否定之否定過程。
更高層次的發展:正、反、合
否定之否定並不是簡單地恢復舊事物,而是達到更高層次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舊事物是“正題”,新的事物是“反題”,而否定之否定後形成的事物則是“合題”。每個事物都經歷“正、反、合”三個階段的發展,不斷推進到更高的層次。
總而言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否定之否定的過程中發展的。通過這一過程,事物克服自身的矛盾,達到更高的發展水平,從而實現質的飛躍。這就是動態邏輯中“否定之否定律”的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