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複習題
1. 什麼因素引起了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對總需求影響的時滯?這些時滯對積極與消極政策爭論的含義是什麼?
答:貨幣和財政政策不能立即影響經濟,其作用要有一個相當長的時滯。貨幣政策通過改變利率而影響總需求。在利率影響支出,特別是住房與企業投資時,由於許多家庭和企業提前確定他們的支出計畫,因而利率變動改變總需求需要時間。財政政策的作用也有時滯,因為政府改變支出與稅收要經歷漫長的政治過程。為了作出任何一種財政政策變動,方案必須通過國會各委員會、由眾議院與參議院通過,並由總統簽署。提出、通過和實施一項重要的財政政策變動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由於這些長時間的時滯,那些想穩定經濟的決策者就要提前知道當他們的行動發生作用時可能存在的經濟狀況。但是經濟預測是極不準確的,因為在一種政策開始實施到它發生作用之間的時間內,經濟狀況很容易發生變動。由於這個原因,穩定經濟的決策很可能無形中擴大了經濟波動的程度。
2. 什麼會促使中央銀行領導人引起政治性經濟週期?政治性經濟週期對政策規則爭論的含義是什麼?
答:當政府賦予中央銀行領導人以維護經濟秩序的權威,而並沒有給他們以指導時,中央銀行就有可能濫用權力,如利用貨幣政策來影響大選的結果。假設現任總統的選票取決於他連選連任時的經濟狀況。一個對現任總統有好感的中央銀行領導就會在大選之前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以刺激生產和就業,因為他知道引起的通貨膨脹在大選之前還不會表現出來。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中央銀行領導人會與政治家結盟,相機抉擇政策就會引起反映大選日期的經濟波動。經濟學家稱這種波動為政治性經濟週期。避免這個問題的一種方法是要中央銀行服從於政策規則。因為政策規則將消除中央銀行本身的權力濫用,而且也使得政治性經濟週期不可能。
3. 解釋信任如何影響降低通貨膨脹的代價。
答:如果人們信任政府作出的降低通貨膨脹政策,人們的理性就足以立即降低通貨膨脹預期。短期菲力浦斯曲線將向下移動,而且經濟將很快達到低通貨膨脹,而沒有暫時高失業和低產量的代價。
4. 為什麼一些經濟學家反對零通貨膨脹目標?
答:雖然物價穩定是合意的,但與溫和通貨膨脹相比,零通貨膨脹的好處並不大,而實現零通貨膨脹的代價是大的。犧牲率的估算表明,減少 1%的通貨膨脹要求放棄一年產量的 5%左右。假設把通貨膨脹從 4%降到 0 就要減少當年產量的 20%。在目前國內生產總值水準為 7 萬億美元時,這種代價就是產量損失 1.4 萬億美元,人均 5 000 美元。其實反通貨膨脹的社會代價甚至比 5 000 美元還要大,因為損失的收入並不是平均分攤到所有人身上。當經濟進入衰退時,所有的收入並不是同比例地減少。相反,總收入的減少集中在那些失業者身上。那些易受傷害的工人往往是技術和經驗最少的工人,因此,減少通貨膨脹的大部分代價要由那些承擔能力最差的人來承擔。
5. 解釋政府預算赤字傷害下一代工人的兩種方法。
答:當美國政府預算赤字嚴重時,政府債務就會激增。政府債務最直接的影響是把負擔加在了子孫後代納稅人身上。當這些債務和累積的利息到期時,未來的納稅人就將面臨一個困難的選擇。為了把資源用於償還債務和累積的利息,他們要納更高的稅,享有較少的政府支出,或兩者都有。除了這種直接影響以外,預算赤字還有各種宏觀經濟影響。由於預算赤字代表負的公共儲蓄,所以就降低了國民儲蓄。國民儲蓄減少引起實際利率上升和投資減少。投資減少引起一定時期內資本存量減少,資本存量減少降低了勞動生產率、實際工資和經濟的物品與勞務生產。因此,當政府增加債務時,下一代工人就會生活在一個低收入、高稅收的經濟中。
6. 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預算赤字在哪兩種情況下有其合理性?
答:我們不能孤立地看待預算赤字的影響,因為預算赤字只是政府如何選擇籌集並支出資金整體情況的一部分。如果父母擔心預算赤字導致的政府債務對自己子女的影響,他們只要通過儲蓄並留下較多遺產就可以抵消這種影響,因為遺產可以提高子女承受未來稅收負擔的能力。如果情況如此,預算赤字就不會影響經濟。另外,我們應該根據國民收入的規模來評價政府債務負擔。只要美國支付政府債務利息的能力一直在增長,只要政府債務的增長慢於國民收入,政府的預算赤字就是合理的。
7. 舉出一個例子說明,即使減少了年青一代所繼承的政府債務,政府也仍然會傷害他們。
答:如果政府通過減少對教育的支出來減少預算赤字,那麼這種政策意味著政府債務將變小,美國年輕一代的稅收負擔少了,但是他們受的教育也少了,他們的生產率和收入也將降低。從整體上看,通過減少教育支出來減少赤字仍會傷害年輕一代。
8. 一些經濟學家說,政府可以永遠有預算赤字。怎麼有這種可能性呢?
答:如果我們根據國民收入的規模來評價政府的債務負擔,只要美國支付政府債務利息的能力一直增長,並且政府債務的增長慢於國民收入,就沒有什麼能阻止政府債務一直增長。
9. 政府對一些資本收入雙重徵稅。解釋之。
答:假設一個人用他的一些儲蓄購買了一個公司的股票。當公司從其資本投資中賺利潤時,它首先要以公司所得稅的形式支付這種利潤的稅收。如果公司以利息的形式把剩下的利潤支付給股東,股東還要以個人所得稅的形式為這種收入納稅。這種雙重納稅大大減少了股東的收益,從而減少了對儲蓄的激勵。
10. 舉出一個例子說明,除了稅收政策,我們的社會還會如何抑制儲蓄?
答:在我們社會中,除了稅收政策外,還有許多其他政策和制度也減少
了財家庭儲蓄的激勵。如政府的福利和醫療援助津貼,是根據經濟情況發放的,也即那些過去節儉地把自己的一些收入儲蓄起來的人得到的津貼要減少,因而抑制了家庭的儲蓄。
11. 增加儲蓄的稅收激勵可能造成什麼不利影響?
答:提高儲蓄的稅收激勵增加了那些承受能力最弱的人的稅收負擔。因為高收人家庭收入中儲蓄的比例高於低收人家庭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因此任何一個有利於進行儲蓄的人的稅收變動也會有利於高收入的人。通過減少那些可以利用稅收優惠帳戶的富人的稅收負擔,會迫使政府增加窮人的稅收負擔。
問題與應用
1. 本章提出,經濟像人體一樣有“自然恢復力”。
A. 用總需求與總供給圖說明總需求減少的短期效應。總產量、收入和就業會發生什麼變動?
答:

圖 36—1 總供給與總需求圖
在短期中,隨著總需求減少,總需求曲線從AD1 左移到AD2,在短期總供給不變的情況下,產量從Y1 下降到 Y2,而物價從P1 下降到P2。產量水準下降表明經濟處於衰退中,從而收入下降,失業增加。
B. 如果政府不用穩定政策,隨著時間推移經濟會發生什麼變動?用你的圖加以說明。進行這種調整一般 要幾個月還是幾年?

圖 36—2 經濟從衰退中復蘇
總需求減少可能是由於經濟中的悲觀情緒,總需求曲線向左從 AD1 移動到AD2,代表總需求減少。經濟從 A點移動到 B 點。產量從Y1 減少為Y2,物價水準從P1 下降為 P2。如果政府不用穩定政策,隨著時間推移,當人們的預期、工資和價格調整時,短期總供給曲線向右從 AS1 右移到AS2,經濟達到 C 點,這時新的總需求曲線與長期總供給曲線相交,物價水準下降到P3,產量恢復到自然產出水準Y1。進行這種調整一般需要幾年的時間。
C. 你認為經濟的“自然恢復力”意味著決策者應該對經濟週期作出消極反應嗎?
答:我不認為經濟的“自然恢復力”意味著決策者應該對經濟週期作出消極反應。
2. 想穩定經濟的決策者必須確定貨幣供給、政府支出或稅收變動是多少?為什麼對決策者來說,選擇他們行動的適當力度是困難的?
答:因為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並不能立即影響經濟,而且其作用要有一個相當長的時滯。貨幣政策通過改變貨幣供給影響利率而間接影響總需求,利率影響支出,特別是住房與企業投資。但許多家庭和企業提前確定他們的支出計畫。因此,利率變動改變物品與勞務總需求需要時間。許多研究表明,在作出貨幣政策變動的 6 個月之內,這種變動對總需求的影響很小。財政政策的作用也有時滯,是因為政府改變支出與稅收的漫長政治過程。由於這些長時間的時滯,那些想穩定經濟的決策者就要提前知道當他們的行動發生作用時可能存在的經濟狀況。不幸的是,經濟預測是極不準確的,這部分是因為宏觀經濟學是極為原始的科學,部分是因為引起經濟波動的衝擊在本質上是無法預期的。當決策者改變貨幣或財政政策時,他們不得不依靠對未來經濟狀況進行學理式的猜測。這一切往往使努力穩定經濟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起了相反的作用。由於這個原因,決策者的相機抉擇可能無形中擴大了而不是縮小了經濟波動的程度。因此,對決策者來說,選擇貨幣供給、政府支出或稅收變動行動的適當力度是困難的。
3. 假設人們突然想持有更多的貨幣餘額。
A. 如果美聯儲遵循貨幣供給每年增加 3%的規則,這種變動對經濟有什麼影響?用貨幣市場圖和總需求與總供給圖說明你的答案。
答:如果美聯儲遵循貨幣供給每年增加 3%的規則,當人們突然想持有更多的貨幣餘額時,貨幣市場會發生貨幣供給短缺,經濟中會發生通貨緊縮,貨幣市場的實際利率上升。

圖 36—3 貨幣需求增加的影響
利率的增加一方面抑制了企業在廠房、設備和存貨上的支出,此外,消費支出也會減少,因為利率的上升會使財富的價值減少,另一方面利率高減少消費的貸款消費水準,再者,利率上升增加了美元的匯率,減少的淨出口需求量,綜合起來,經濟中的總需求下降,產量減少,物價水準降低,經濟陷入通貨緊縮。
B. 如果美聯儲遵循的規則是貨幣供給每年增加 3%,同時失業率每高於正常水準 1%再加 1%,這種變動對經濟有什麼影響?說明你的答案。
答:貨幣政策的這種規則是一種積極的規則,它允許貨幣政策根據經濟狀況的回饋來進行調整。當失業率高於自然率 1%時,美聯儲提高貨幣增長 1%有助於增加經濟中的總需求,降低失業率。因此這種規則既可以限制美聯儲的無能、權力濫用和實施貨幣政策中的時間不一致性,又有利於保持經濟的穩定。
C. 以上哪一個規則對穩定經濟更有利?它能有助於允許美聯儲對預期的失業而不是現期失業作出反應嗎 ?解釋之。
答:(B)題中的貨幣供給規則更有助於穩定經濟。因為它允許美聯儲根據失業率的變動作出反應,如果美聯儲預期失業率高於自然失業率 1%,那麼它就增加 1%的貨幣供給,有助於緩和經濟中總需求不足的矛盾。
4. 經濟學家約翰·泰勒(John Taylor)建議,美聯儲用以下規則選擇聯邦基金利率(r)目標:

式中,是過去一年的平均通貨膨脹率,y 是最近衡量的真實 GDP,y*是自然產量率估算, 是美聯儲的通貨膨脹目標。
A. 解釋這個確定利率規則背後的邏輯。你支援美聯儲用這個規則嗎?
答:這個確定利率的規則是指美聯儲根據經濟增長率和通貨膨脹目標來確定聯邦基金利率。當產量超過自然產出率水準,物價上升快于預期時,就加息讓經濟放慢,如果物價下降或產量低於自然產出率水準時,就降息刺激經濟增長,我支持美聯儲用這個規則。
B. 一些經濟學家支援這種貨幣政策規則,但認為 π 和 y 應該是通貨膨脹和產量的未來值預期。用預期值而不用實際值有什麼優點?又有什麼缺點?
答:實際值是過去或現在已經發生的情況,預期則是將來會發生情況的推測。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是對未來的經濟發生作用的,由於實際值反映的是歷史情況,所以用預期值更加科學些。缺點是經濟預期是極不準確的,因為宏觀經濟學是極為原始的科學,某些引起經濟波動的衝擊在本質上是根本無法預期的。如果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規則用預期值,他們就不得不依靠對未來經濟狀況進行學理式的猜測。
5. 政策前後不一致問題既適用於財政政策,也適用於貨幣政策。假設政府宣佈降低新工廠這類資本投資收入的稅收。
A. 如果投資者相信資本稅會保持低水準,那麼政府行為對投資水準有什麼影響?
答:如果投資者相信政府降低新工廠這類資本投資收入的稅收,那麼投資者會增加對新工廠這類資本的投資 。政府行為對投資水準有正效應。
B. 在投資者對所宣佈的稅收減少做出反應之後,政府有取消這項政策的激勵嗎?解釋之。
答:在投資者對所宣佈的稅收減少作出反應之後,投資者會增加新的資本投資,政府稅收的收入來源增加, 但由於政府已宣佈降低資本投資收入的稅收,政府如果取消這項政策就可以增加稅收,並且政府認為這項政策已達到預期的目標:增加新的資本投資,因此政府有取消這項政策的激勵。
C. 在你對 B 的答案為既定時,投資者會相信政府的聲明嗎?什麼因素可以使政府提高所宣佈政策變動的可信度?
答:如果政府在投資者增加投資後就取消投資稅收優惠政策,那麼投資者就不會信任政府的聲明。政府可以通過國會修改稅法,降低這類資本投資的稅收,這樣就可以提高政府所宣佈政策變動的可信度。
D. 解釋為什麼這種情況類似于貨幣決策者面臨的政策前後不一致問題。
答:因為政府在作出這項政策時和作出這項政策之後,面臨的經濟問題不同。政府作出這項政策時是要刺激投資,因而宣佈降低新工廠這類資本投資收入的稅收。而作出這項政策之後,資本投資增加了,政府要增加稅收 ,因而取消了這種投資稅收優惠政策,由於這個原因,這種情況有些類似于貨幣政策決策者面臨的時間不一致問題 。 6.第二章解釋了實證分析與規範分析之間的差別。在關於中央銀行是否應該把零通貨膨脹作為目標的爭論中,哪部分有爭論的內容涉及實證表述,哪部分涉及規範判斷?
答:在關於中央銀行是否應該把零通貨膨脹作為目標的爭論中,贊成中央銀行以零通貨膨脹為目標的涉及實證表述,反對中央銀行把零通貨膨脹作為目標的涉及規範判斷。
7. 為什麼降低通貨膨脹的利益持久而成本是暫時的?為什麼增加通貨膨脹成本持久而利益是暫時的?運 用菲力浦斯曲線回答。

圖 36—4 預期的通貨膨脹如何使短期菲力浦斯曲線移動
答:如短期菲力浦斯曲線所示,降低通貨膨脹通常要有一個高失業和低產量的時期。但這種反通貨膨脹衰退僅僅是暫時的。一旦人們明白了,決策者的目標是低通貨膨脹,通貨膨脹預期就會下降,這會改善菲力浦斯曲線的短期權衡取捨。由於預期的調整,長期中,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沒有權衡取捨。因此,降低通貨膨脹的利益持久而成本是暫時的。換句話說,一旦降低通貨膨脹的衰退過去了,低通貨膨脹的好處就會持續到來。
增加通貨膨脹並沒有給社會帶來什麼好處,暫時的利益也只是名義變數的增加,但卻引起一些實際成本,例如減少貨幣持有量相關的皮鞋成本、與頻繁地調整價格相關的菜單成本、相對價格變動性提高帶來的混亂、由於稅規非指數化引起的稅收負擔不合意地變動、改變計價單位引起的混亂與不方便以及與用美元表示債務相關的財富任意再分配。
8. 假設聯邦政府削減稅收並增加支出,這使預算赤字提高到 GDP 的 12%。如果名義 GDP 每年增加 5%, 那麼這種預算赤字會永遠持續下去嗎?解釋之。如果這種預算赤字規模保持20 年,那麼未來你的稅收和你的孩子的稅收會發生什麼變動?今天你個人能做些什麼事來抵消這種未來的影響?
答:只要這種預算赤字的增長慢于名義 GDP 的增長,這種預算赤字就能永遠維持下去。因為名義 GDP 每年增長 5%,政府支付債務利息的能力也每年增長 5%,只要政府債務的增長慢於國民收入,這種預算赤字就能維持下去。如果這種預算赤字規模保持 20 年,未來我的稅收和我的孩子的稅收會增加。今天我可以通過儲蓄並留下較多遺產來抵消這種未來的影響。
9. 解釋下列每一種政策如何在各代人中進行收入再分配,是從年輕人再分配給老年人,還是從老年人再分配給年輕人?
A. 預算赤字增加
答:預算赤字增加引起政府債務增加,政府債務增加最直接的影響是把負擔加在了子孫後代納稅人身上。當這些債務和累積的利息到期時,未來的納稅人就將面臨一個困難的選擇。為了把資源用於償還債務和累積的利息 , 他們要納更高的稅,享受較少的政府支出,或兩者都有。因此,預算赤字增加是把收入從年輕人再分配給老年人 。
B. 更多的教育貸款補貼
答:政府更慷慨地補貼教育貸款會使年輕一代的狀況變好,因為當年輕一代成為勞動力時,他們的生產率和收入都將增加,教育的收益是十分巨大的,從整體上考慮,通過更慷慨地補貼教育貸款是把收入從老年人再分配給年輕人。
C. 更多地投資於高速公路與橋樑
答:當政府更多地投資於高速公路與橋樑時,改善了交通設施,便利·廠子孫後代的生活。如果這些工程開支的來源是政府從政府收入中支出的,那麼這項政策是把收入從老年人再分配給年輕人。如果這些工程開支的來源是政府通過舉債方式獲得的,那麼當這些債務和累積的利息到期時,未來的納稅人就將要納更高的稅。因此這項政策把收入從年輕人再分配給老年人。
D. 社會保障津貼增加。
答:社會保險津貼根據通貨膨脹指數化增加了政府支出,如果這些開支的來源是政府通過舉債和徵稅方式獲得的,那麼這項政策是把收入從年輕人再分配給老年人。
10. 本章認為,預算赤字減少了子孫後代的收入,但在衰退時期可以刺激產量和收入。解釋這兩種說法的正確性。
答:預算赤字是政府支出大於政府收入的餘額,政府通過發行政府債券來為預算赤字籌資。政府債務最直接的影響是把負擔加在了子孫後代納稅人身上。當這些債務和累積的利息在到期時,未來的納稅人就將面臨一個困難的選擇。為了把資源用於償還債務和累積的利息,他們要納更高的稅,因而他們的可支配收入減少了。
但是預算赤字在經濟衰退時期卻是合理的。當經濟進入衰退時,稅收收入會自動減少,因為所得稅和工薪稅
都是根據收入的衡量徵收的。如果政府在衰退時期竭力平衡預算,就不得不在高失業時增加稅收或減少支出,這種政策會在正需要刺激總需求的時候抑制總需求,這傾向于增加經濟波動的程度。如果政府在衰退時期擴大政府購買或減少稅收,會增加預算赤字,但可以刺激總需求,從而增加產量和收入。
11. 如果社會選擇多儲蓄,它面臨的基本權衡取捨是什麼?政府如何增加國民儲蓄?
答:消費和儲蓄模式在一國經濟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一國的儲蓄率是其長期經濟繁榮的關鍵決定因素 。如果社會選擇多儲蓄,將有更多的資源用於新工廠和設備的投資,而較大量的工廠和設備存量又會提高勞動生產率、工資和收入。但是多儲蓄意味著社會必須減少消費,因此社會面臨的基本權衡取捨是多儲蓄和少消費。政府可以通過修改稅法或減少其預算赤字來增加國民儲蓄。
12. 假設政府降低儲蓄收入的稅率,同時為避免預算赤字增加提高了勞動收入稅。
A.誰最直接地從這種稅收變動中獲益?
答:政府降低儲蓄收入的稅率將使富人從這種減稅中獲益。因為高收人家庭中儲蓄的比例高於低收人家庭, 任何有利於進行儲蓄的人的稅收變動也傾向于有利於高收入的人。通過減少那些可以利用這些帳戶富人的稅收負擔,這些做法會迫使政府增加窮人的稅收負擔,會引起一個更不平等的社會。
B.隨著時間推移,資本存量會發生什麼變動?每個工人可得到的資本會發生什麼變動?生產率會發生什麼變動?工資會發生什麼變動?
答:政府降低儲蓄收入的稅率會使儲蓄變得更有吸引力。人們就把收人中更多的部分用於儲蓄。當儲蓄率較高時,更多的資源用於新工廠和設備的投資。較大量的工廠和設備存量又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工資和收入。因此 , 隨著時間推移,資本存量會增加,每個工人可得到的資本會增加,生產率會提高,工資也會上升。
C.根據你對 B 的答案,長期收入分配效應與你在 A 中做出的答案有什麼不同? 答:長期中,整個社會都將從這種減稅中獲益。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