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二篇 古典理論:長期中的經濟
--第三章 國民收入:源于何處,去向何方
複習題
1. 什麼因素決定了一個經濟生產的產出?
【答案】生產要素和生產技術決定一個經濟生產的產出。生產要素是生產商品和服務的必備條件:最主要的是勞動力和資本。生產技術決定一定的生產要素最多能生產多少商品和服務。任何生產要素的增加或技術的進步都會提高經濟生產的產出。
2. 解釋一個競爭性的、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如何決定每種生產要素需求量。
【答案】當一家企業決定該雇用多少工人的時候,這一決定將影響企業的利潤。例如,多雇用 一個工人就會增加一份產出,從而增加總收入;公司將新增的收入與新增的成本作比較,從而 做出正確的決定。新增的收入取決於勞動的邊際產量(MPL)和產品的價格(P),新增一個工人就會新增 MPL 單位的產品,從而得到P×MPL 單位的收入。新增一個工人的成本即工人的工資 W。
總收入TR = ( P × MPL)
如果新增收入超過了新增成本就繼續雇用工人,利潤增加。企業將不斷增加工人,直到新增收 入等於新增成本,即新增利潤等於0,作為一個競爭性的、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對工人的雇用應使勞動的邊際產量(MPL)等於實際工資(W/P)。 這同樣也適用於資本的使用,應使資本的邊際產量等於實際利率。
3. 在收入分配中規模收益不變的假設有什麼作用?
【答案】規模收益不變是指企業內部生產要素按照相同比例變化所帶來的企業規模收益等於生 產要素變化的比例。例如,如果一家企業同時增加勞動力和資本50%,那麼總收益也增加50%。如果生產函數具有規模收益不變性,那麼一個競爭性的、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總收入(或總 產出)將分為勞動的邊際產量價值(MPL×L)和資本的邊際產量價值(MPK×K),因為在規 模收益不變的條件下,經濟利潤為零。
4. 什麼因素決定消費和投資?
【答案】消費正相關於可支配收入——完稅後的收入。可支配收入越高,消費越高。投資負相 關於實際利率。投資的目的是獲得利潤,收益必須大於成本。由於實際利率即資本的使用成本, 實際利率越高資本使用成本就越高,因此投資需求下降。
5. 解釋政府購買和轉移支付之間的差距。每種情況舉出兩個例子。
【答案】政府購買是指政府直接採購商品和服務。例如政府購買坦克和導彈、修路、提供服務(如飛行導航)。所有這些計入GDP。與稅收相對,轉移支付是政府直接支付給個人的津貼或補助:稅收減少了家庭的可支配收入,而轉移支付增加了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例如,轉移支付包含對老人的社會保障、對失業者的保險以及退伍軍人的津貼。
6. 什麼因素使經濟中商品與服務的需求與供給相等?
【答案】消費、投資和政府購買決定了經濟中需求的數量,而生產要素和生產函數決定了供給的數量。實際利率的調整保證了市場中供給等於需求。在均衡利率下,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等於供給。
7. 解釋當政府增加稅收時,消費、投資和利率會發生什麼變動。
【答案】當政府增加稅收時,可支配收入下降,因此消費也下降。下降的消費數量等於增加的 稅收乘以邊際消費傾向(MPC)。邊際消費傾向越高,增稅對於消費的抑制作用越明顯。由於產量由生產要素和生產技術決定,政府購買沒有改變,下降的消費數量必須由增加投資來補償。 因為投資的增加,實際利率必然下降。因此,稅收的增加導致了消費的下降,投資的增加,實 際利率的下降。
問題與應用
1. 用新古典分配理論預測下列每個事件對實際工資和資本實際租賃物價的影響:
A、 移民潮增加了勞動力
B、 地震摧毀了部分資本存量
C、 技術進步改善了生產函數
【答案】
A、根據新古典分配理論,實際工資等於邊際勞動產品。由於勞動收益的遞減,勞動力的增加導致邊際產出下降。因此實際工資下降。
B、實際租賃物價等於資本的邊際產出,如果地震摧毀了部分資本存量(而奇跡般的沒有傷著任何人和勞動力),資本的邊際產量增加,因此實際租賃物價增加。
C、如果技術進步改善了生產函數,這將可能同時增加勞動和資本的邊際產量,因此實際工資和實際租賃物價都會升高。
2. 如果資本和勞動各增加10%而引起的產出增加少於10%,可以說生產函數表現出規模收益 遞減的性質。如果資本和勞動增加10%引起產出增加多於10%,可以說生產函數表現規模收益遞增的性質。為什麼生產函數表現規模收益遞減或遞增呢?
【答案】如果在一種生產函數中產量增加的比例小於各種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則稱為規模收益遞減。例如,如果我們將勞動和資本加倍,而產出並沒有加倍,那麼這個生產函數就具有規模收益遞減的性質。這是由於生產函數中包含一種固定不變的要素,如土地,而這種要素的供給由於經濟規模的擴大而遞減。
如果在一種生產函數中產量增加的比例大於各種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則稱為規模收益遞 增。例如,如果我們將勞動和資本加倍,而產出為三倍,那麼這個生產函數就具有規模收益遞增的性質。這也許由於專業化,例如,如果一個工人生產一輛汽車,由於它要學習各種知識, 不斷更換工具,就需要很長時間;然而如果許多工人製造汽車,每個人只需要負責一部分,因此可以提高效率。
3. 根據新古典分配理論,任何一個工人所賺到的實際工資等於該工人的邊際生產率。用這種觀點考察兩組工人的收入:農民和理髮師。
A、 在過去一個世紀中,由於技術進步農民的生產率大幅度提高。根據新古典分配理論,他們
的實際工資會發生什麼變動?
B、 在(A)中所討論的實際工資是用什麼單位來衡量的?
C、 在同一時期中,理髮師的生產率仍然沒有變。他們的實際工資會發生什麼變動?
D、 在(C)中所討論的實際工資是用什麼單位來衡量的?
E、 假設工人可以當農民和當理髮師之間自由流動。這種流動性對農民和理髮師的實際工資意味著什麼呢?
F、 你前面的回答對相對於食物價格的理髮價格意味著什麼呢?
G、 誰從農業技術進步中受益——是農民還是理髮師?
【答案】
A、根據新古典經濟學,技術的進步使農民的邊際產量提高,從而提高了實際工資。
B、(A)中的實際工資是由一組農產品來衡量的。因為,如果名義工資以美元來計算,那麼實際工資即 W PF ,這裡 PF 是農產品的美元價格。
C、如果理髮師的生產率沒變,那麼他的實際工資也沒變。
D、(C)中的實際工資是以一組理髮服務衡量的。因為,如果名義工資以美元來計算,那麼實際工資即 W PH ,這裡 PH 是理髮服務的美元價格。
E、如果工人可以在當農民和當理髮師之間自由流動,那麼這兩個部門的工資必然相等。
F、如果兩個部分的名義工資都是W,而以一組農產品計算的實際工資高於以一組理髮服務計算
的實際工資,那麼理髮店的工資必須相應提高。
G、這兩個部門都會從農業技術進步中受益。
4. 政府增加稅收1000 億美元,如果邊際消費傾向是0.6,以下各項會發生什麼變化?他們增加了,還是減少了?增加或減少多少呢?
a、公共儲蓄 b、私人儲蓄 c、國民儲蓄 d、投資
【答案】政府增稅對公共儲蓄、私人儲蓄、國民儲蓄、投資的影響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分析:
國民儲蓄 = 私人儲蓄 + 公共儲蓄
A、 公共儲蓄——稅收增加導致公共儲蓄等量的增加,所以公共儲蓄也增加1000 億
B、 私人儲蓄——稅收的增加減少了可支配收入,由於邊際消費傾向為0.6,消費減少了0.6×1000 億,或600 億,因此 私人儲蓄 =1000億 -600億 =400億 ,即私人儲蓄下降400 億。
C、 國民儲蓄——由於國民儲蓄是公共儲蓄與私人儲蓄之和,我們可以得出$1000 億稅的增加會導致$600 億的國民儲蓄。
D、 投資——為了搞清楚增稅對投資的影響,我們回憶一下國民收入恒等式:
S=I ,國民儲蓄等於投資。由於國民儲蓄增加了$600 億,所以投資也必須增加$600 億。投資的增加是如何發生的呢?我們知道,投資取決於實際利率,如果投資增加,實際利率必然下降。圖3-1 描述了作為實際利率函數的儲蓄和投資。

稅收的增加使國民儲蓄上升,因此資本的供給曲線向右移動。均衡的實際利率下降,投資增加。
5. 假設消費者信心提高增加了消費者未來收入的預期,從而他們現在想消費的數量增加。可以把這種情況解釋為消費函數向上移動。這種移動如何影響投資和利率?
【答案】如果消費者增加現期的消費數量,那麼私人儲蓄和國民儲蓄將下降。
消費的增加降低了私人儲蓄,因此國民儲蓄也下降。
6. 考慮下列式子描述的一種經濟體的情況:
Y=C+I+G 、Y=5 000、 G=1 000、 T=1 000、 C=250+0.75(Y-T)、 I=1 000-50r
A、 在這種經濟中,計算私人儲蓄、公共儲蓄和國民儲蓄。
B、 找出均衡利率。
C、 現假設 G 增加到 1 250。計算私人儲蓄、公共儲蓄,以及國民儲蓄。
D、 找出新的均衡利率。
【答案】
A、私人儲蓄即可支配收入減消費
私人儲蓄= 5,000 - 1,000- [250 + 0.75(5,000 -1,000)] = 750
公共儲蓄是政府購買後所餘下的稅收: S 公共= T - G = 1,000 - 1,000 = 0
國民儲蓄即公共儲蓄和私人儲蓄之和: 750+0=750
B、均衡利率是使借貸市場出清的利率值。我們已知道國民儲蓄為750,因此我們只需要將它等
於投資即可:
S=I
750=1,000-50
解這個等式得:r=5%
C、當政府增加開支時,私人儲蓄仍然不變(注意G 並沒有出現在上面的S 私人中)。將 G 代入
上面的等式
S 私人= 750
S 公 共 =T-G=1000-1250=-250
因此國民儲蓄=750-250=500
D、借貸市場再一次出清的均衡利率:
S=I
500=1,000-50r
解這個等式得:r=10%
7. 假設政府等量地增加政府稅收和政府購買。由於這種平衡預算的變動,投資和利率會發生
什麼變動?你的答案取決於邊際消費傾向嗎?
【答案】為了弄清等量的增加稅收與政府購買對投資的影響,需要考慮國民儲蓄的收入恒等式:
國民儲蓄
=[私人儲蓄] + [公共儲蓄]
=[Y -T - C (Y- T )] + [T -G]
= Y - C (Y- T) - G
因為 Y 是由生產要素決定的,同時消費的變化由可支配收入乘以邊際消費傾向,
表示同時增加T 和 G 對儲蓄的影響取決於邊際消費傾向。MPC 越接近於 1, 邊際儲蓄越接近0。例如,如果MPC 為 1,則消費的下降正好等於政府購買的上升,所以國民儲蓄沒有改變。MPC 越接近 0,對儲蓄的影響越大。因為我們假設MPC 小於 1,我們認為國民儲蓄的下降相應的等於稅收和政府購買的增加。(邊際消費傾向+邊際儲蓄傾向=1)
儲蓄的減少意味著貸款供給曲線向左移動,如圖3-3 所示。實際利率上升,投資下降。

8. 當政府用投資稅扣除這類政策補貼投資時,這種補貼通常只適用於某種類型投資。本題請你考慮這種變動的影響。假設經濟中有兩種類型投資:企業投資和居民投資,而且,假設政府只對企業投資實施投資稅扣除。
A、 這種政策如何影響企業的投資需求曲線?如何影響居民的投資需求曲線?
B、 畫出這個經濟可貸資金的供給和需求曲線。該政策如何影響可貸資金的供求?均衡利率會
發生什麼變動?
【答案】
A、企業的投資曲線向右移動,因為投資補貼的增加使各種給定利率下的投資收益增加。而居民投資需求曲線不變。
B、因為總投資包括企業投資和居民投資,企業投資增加,而居民投資不變,所以總投資需求增加,總投資需求曲線向右平移。實際利率變化參看圖3-4。
9. 如果消費取決於利率,這會如何影響本章關於財政政策效應所得出的結論?
【答案】在本章中,我們知道政府支出的增加會減少國民儲蓄並增加利息率;因此會產生擠出效應。同樣,稅收會抑制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進而抑制消費;消費的增加會導致國民儲蓄的下降——進而,擠出投資。
如果消費取決於利率,那麼本章中關於財政政策效應的結論應作適當修改。如果消費取決於利率,那麼儲蓄也取決於利率。利率越高,儲蓄的回報越高。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利率提高可以增加儲蓄,降低消費。如圖3-6 所示,儲蓄是利率的增函數。

考慮到政府購買增加的影響。在任何利率水準下,如圖3-7 所示,由於政府購買的增加國民儲蓄下降。如果儲蓄函數向上傾斜,投資的下降將小於政府購買的增加。因此,消費對利率越敏感,政府購買的擠出效應越大。
附錄的問題與應用
1. 假設生產函數是參數α=0.3 的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
(1)、 資本和勞動得到的收入比例是多少?
(2)、 假設移民使勞動力增加了10%。總產出會發生什麼變動(用百分比表示)?資本的租賃物價會發生什麼變動?實際工資會發生什麼變動?
(3)、 假設來自國外的資本贈予使資本存量增加了10%。總產出會發生什麼變動(用百分比表示)?資本的租賃物價會發生什麼變動?實際工資會發生什麼變動?
(4)、 假設技術進步使參數A 的值提高了 10%。總產出會發生什麼變動(用百分比表示)?資本的租賃物價會發生什麼變動?實際工資會發生什麼變動?
解:
2.
K是資本量、L 是勞動(工人人數)、H 是人力資本(工人中大學畢業生人數)。生產函數為:

A、 推導出勞動的邊際產量。人力資本量的增加如何影響勞動的邊際產量?
B、 推導出人力資本的邊際產量的運算式。人力資本量的增加怎樣影響人力資本的邊際產量?
C、 支付給勞動的收入份額是多少?支付給人力資本的收入份額是多少?在這個經濟的國民
收入核算中。你認為工人會得到多大的總收入份額?(提示:考慮人力資本的收益體現在哪裡)
D、 一個不熟練工人賺到勞動的邊際產量,而一個熟練工人賺到勞動的邊際產量加人力資本的
邊際產量。用你對(A)和(B)的答案,找出熟練工人與不熟練工人的比率。人力資本量增加
如何影響這個比率?並解釋之。
E、 一些人建議政府把大學教育提供資金作為一種使社會更加平等的方法。而另一些人認為,
大學獎學金只能幫助那些上大學的人。你的答案能超出這種爭論嗎?
D、熟練工人工資與不熟練工人工資的比率為: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