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

大家已經整體上失去了那種閒逛的心態,每個人都神色懨懨、腳步匆匆,一個比一個更焦慮。

其實,我們現在所謂的焦慮,很多都是因為未來和預期不一致,對未來將要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沒有把握而產生的。

誰的樂觀都不是天生的。

事實上,無數人都曾經有過懷疑、彷徨甚至是悲觀失望、脫逃背叛。

克服依靠的,就是長期以來的讀書、思考和實踐,突破了思想認知限制,並最終在更高的思維層面上,建立起了強大的精神信念。

只是這樣的思想境界太高了,大部分人都做不到。

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自己的分析,去努力學習和實踐這樣的思維方法,去努力改變自己面對困難時的心態,並最終改變自己未來的境遇。

第一點、 抱著直面問題的心態去尋求解決之道

能看到問題並且認清問題,就解決了問題的一半。

盲目的自信,帶來的必然是真正出現問題和困難時的慌亂。

其實,對很多人而言,所謂的困難,就是要跳出舒適區。

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逼迫自己去面對原本不熟悉的情況。

 “雖然以後這些問題並未全部出現,但有應付問題的準備,就有了勝利的保證。”

 “如果我們不準備不設想到這樣的困難,那困難一來就不能對付,而有了這種準備就好辦事。”

希望一切都是好的,這只是我們的主觀想法,而現實是客觀的。

雖然理想一定要有,

但是還要結合一個東西,

叫做“現實”。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所以克服焦慮心態的第一條就是,永遠、永遠、永遠不要有等一等、躲一躲、靠一靠的消極心態,永遠不要有恐懼問題的心態。

是做好一切情況都可能發生,做好面對各種困難的準備。

不懼怕失敗,才不會失敗。

第二點、在對規律的把握中練就一套萬能法則

我們面對的每一個問題,就像是一把鎖。

要想找到一把能打開所有鎖的鑰匙是不可能的。

但要成為一個能打開所有鎖的“專家”卻是可能的。

長期的訓練後,一些高明的鎖匠可能看到一把鎖就知道怎麼開了。

只不過鎖匠所進行的訓練是技藝訓練。

而思維訓練中,決定和推動萬事萬物變化運轉的根本,這個東西就是:

規律。

然而每件事情、每個東西,它的規律是不一樣的。

真理不在乎是不是清一色。

物理學界耗費多年的大一統理論至今未能發現,世界上也不可能有一種規律可以貫穿萬物。

但從每件事裡去發現規律的方法是一樣的。

我們之所以對將要面對的問題和困難感到沒有信心,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缺乏訓練,無法建立起接觸一項工作、短時間就能摸透規律的信心。

為什麼沒有把握呢?

因為他對於這項工作的內容和環境

沒有規律性的瞭解,

或者他從來就沒有接觸過這類工作,

或者接觸得不多,

因而無從談到這類工作的規律性。

除了剛才說的思維訓練外,還有一樣獨特的法寶。

調查。

調查前,對於很多情形的觀念是模糊的,調查後發現,“哪曉得實際情形完全兩樣”。

而關於什麼是調查,很多人可能都誤解了。

以為調查就一定是走出去,到鄉下,到郊區,去挨個訪談才是。

其實,查資料是調查,看檔案是調查,找人瞭解情況是調查,問問題是調查,親自去操作也是調查。

只要你是在為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去瞭解更多東西,這就是調查。

相反,很多人看了幾本書,工作了一段時間,就開始封閉起來,就覺得自己什麼都知道。

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問題,都以為腦子裡隨便想想就能夠解決,拿著一套不成熟的理論四處碰壁,卻拒絕思考改變。

這種可以解決大量問題的法則,哪是速成能來的。

你越想速成,不就又陷入了焦慮的陷阱裡去了嗎?

學會研究和分析出一件事情的本質規律,就是一個反反復複,不斷修煉和精進的過程。

情況是逐漸瞭解的,

需要繼續不斷的努力。

認識世界,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三點、在現實的摸爬摔打中不斷精進

直面問題也好,思維方法訓練、調查瞭解情況也罷。

最終還是要落到行動上。

樹立了遠大的志向。

我們的任務是過河,

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

為了解決橋或船的問題,核心就是一個字:幹。

現實生活中,無數人都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這世上有多少年輕人,一談起夢想,創業,未來,口若懸河,唾沫橫飛。

談到第二步,寫成方案或者企劃書,就能有一半人拖拖拉拉不幹了。

第三步具體去操作去施行,又能有一半人撂挑子。

再到第四步具體實施中遇到困難,重新分析,重新做方案,回到原點還能堅持下去的,估計剩不了10%了。

記得當年有老師說,不要看每年那麼多人准備考研,複習階段就會有一部分人放棄,到確認考場交錢的時候又有一部分人放棄,再到考試當天又會有一部分人放棄。

所以,你就算什麼都不做,只要堅持到考試進考場,都能淘汰掉一大堆人。

也就是馬雲說的,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

講是講,

做是做,

做起來並不容易。

很多人就算是下定決心要去做什麼事情了,但真正稍有挫折,付出的代價超過預期,立馬就不幹了。

不要害怕嘗試,更不要害怕犯錯,就像毛澤東說的:世界上沒有完全筆直的道路,要準備走曲折的路。

當然,這裡面還有一個選擇和努力的關係。

選擇重要,還是努力重要?

永遠是一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問題。

其實關鍵點就在堅持上,如果只喜歡做選擇,卻從來做不到哪怕一段時間的堅持,那肯定是努力重要;但如果努力了很久,堅持到筋疲力盡還是沒有改觀,就應該想想是不是該換個選擇了。

往往有這種情形,

有利的情況和主動的恢復,

產生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中間的這個度,依靠的就是對規律的掌握,你越能快速掌握一件事、一個行業的規律,就越能判斷出在一個行業或者一件事裡應該投入多少,你到底堅持到什麼時候才能等到有利的情況。

不要因為自己的錯誤判斷,最終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選擇了放棄。

最後總結一下:

感覺到不舒適和擔憂未來,是所有焦慮的源泉。

不要去厭煩它、恐懼它,而是把它當做提示我們要去發現問題,找出問題的一種警醒。

然後去實事求是的分析問題,通過大量的調查瞭解,找出路徑的關鍵。

剩下的就是堅定的行動,並且堅信自己的行動能夠起到作用。

這幾點本質上是一體的。

從直面問題到分析問題再到解決問題,是一個完整的閉環,貫穿其中的關鍵還是在於自己的思考。

你如果也能做到這樣,就不會再感到焦慮。

取而代之的,是迫切想要自我改變的衝動,是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是達成目標時的激動心情。

“日日行,不怕千萬裡;常常做,不怕千萬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CHUNG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